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本届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产生获奖成果908项,其中一等奖50项,二等奖251项,三等奖596项,成果普及奖11项。
我校共有5项成果获奖。徐时仪教授的《<朱子语类>词汇研究》获著作类二等奖;杨剑龙教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古籍所的《文献通考》、张民选研究员的《专业视野中的PISA》、苏智良教授的《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分获著作类和论文类的三等奖。
评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部为表彰和奖励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锻造精品,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评选一次。
本届优秀成果奖按照政治合格、学风优良、质量上乘、群众公认的标准进行评选,申报对象范围从以往只面向本科院校,扩大到所有普通高等学校,突出以质量和贡献为先的评价导向,注重政治、学风把关,严格执行同行评审制度、专家回避制度、保密制度、公示制度和申诉制度,评奖结果得到高校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供稿:社科处 作者: 江家鸣)
我校共有5项成果获奖。徐时仪教授的《<朱子语类>词汇研究》获著作类二等奖;杨剑龙教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古籍所的《文献通考》、张民选研究员的《专业视野中的PISA》、苏智良教授的《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分获著作类和论文类的三等奖。
评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部为表彰和奖励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锻造精品,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评选一次。
本届优秀成果奖按照政治合格、学风优良、质量上乘、群众公认的标准进行评选,申报对象范围从以往只面向本科院校,扩大到所有普通高等学校,突出以质量和贡献为先的评价导向,注重政治、学风把关,严格执行同行评审制度、专家回避制度、保密制度、公示制度和申诉制度,评奖结果得到高校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供稿:社科处 作者: 江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