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禅宗临济宗第48代传人星云大师专程访问我校,为师生作题为“四大的意义——人类社会和谐与自然生态和谐”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也是校庆人文社科系列高端学术活动的首场讲座。

报告会上,星云大师接受了上海师范大学名誉教授的聘书,并亲笔题写了其独特的一笔字书法作品“春风化雨”赠送我校,以此表达大师对我校的厚爱和对人民教师的点赞。在随后进行的“四大的意义——人类社会和谐与自然生态和谐”学术报告会上,星云大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听众讲述了佛教中“四大”和“五蕴”皆空的道理。他指出,一般人认为“空”、“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实际上佛教所讲的“空”并非如此,是与“有”一体两面的,空是建设的有。只有真正的“空”,才能真正的“有”,即所谓“真空妙有”。空是不变的,能包容一切。同时,空又是变化的,不计较的。他用“四大皆空示现有,五蕴和合亦非真”这样一幅对联总结了他对“空”和“有”的深刻体悟。最后,他提出了“自心和悦、家庭和顺、人我和敬、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理念,并逐一作了具体的阐释。他认为个人要从“自心和悦”做起,努力改造自己,唯有自己的内心柔和、慈悲、博爱之后,方可推动“家庭和顺”,家庭和顺以后,进入“人我和敬”之境界,人我之间和睦相亲、尊重包容,这样社会就和谐了,然后才能进一步倡导“世界和平”。

星云大师以浅显睿智的语言诠释了佛学深刻丰富的哲理,话语亲切平和,表情慈祥淡定,多次赢得听众们的热烈掌声和会心微笑。报告会过程中,星云大师还就听众提出的青年人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奋斗前行、人类与自然怎样保持和谐共存等问题一一解答点拨。

报告会开始前,校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席陆建非教授向与会来宾和听众简要介绍了星云大师的生平,并强调了佛教与大学在弘扬人文精神、传递社会关怀中的使命与责任。他指出,上海师大在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社会实践等方面创造和创设了诸多业绩和载体,有公认的好口碑,这是师大的传统文化,也是师大的当代精神。此次星云大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升华,更是我们对自身办学理念的重新审视,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忠实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心无旁骛地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校长张民选教授在东部礼堂会客厅会见了星云大师,向大师一行介绍了我校在宗教学方面的学术成果。他感谢星云大师来访,使师大师生有幸近距离了解大师的思想,领悟大师的智慧,为我校60周年校庆活动增光添彩。

报告会上,学校与星云大师互赠礼品。学校向其赠送了著名画家、我校美术学院刘旦宅教授作画的瓷盘。我校方广錩教授将其主编的《敦煌遗书》赠送给星云大师,星云大师也回赠了他的专著。陆建非教授、方广錩教授还与星云大师一起为我校成立的“佛学研究中心”揭牌。

星云大师报告会在学校东部礼堂举行,座无虚席,盛况空前。台湾佛光山诸位法师、上海市台湾事务办公室、上海市教委港澳台办等部门负责人、校友代表、校领导以及师生代表等一同参加了报告会。

星云大师生于1927年,江苏扬州人,十二岁于南京栖霞寺出家。大师一生致力于推广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先后在海内外世界各地创设了三百余所寺院道场,并创办了多所学校。大师多年来奔走于海峡两岸,传递友爱与和平,在海内外影响广泛,荣获2012-2013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大师著作等身,出版了110余种佛学著述,并被翻译成英、日、德、法等10多种语言,流传世界各地。
(供稿:社科处 摄影:宣传部)

报告会上,星云大师接受了上海师范大学名誉教授的聘书,并亲笔题写了其独特的一笔字书法作品“春风化雨”赠送我校,以此表达大师对我校的厚爱和对人民教师的点赞。在随后进行的“四大的意义——人类社会和谐与自然生态和谐”学术报告会上,星云大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听众讲述了佛教中“四大”和“五蕴”皆空的道理。他指出,一般人认为“空”、“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实际上佛教所讲的“空”并非如此,是与“有”一体两面的,空是建设的有。只有真正的“空”,才能真正的“有”,即所谓“真空妙有”。空是不变的,能包容一切。同时,空又是变化的,不计较的。他用“四大皆空示现有,五蕴和合亦非真”这样一幅对联总结了他对“空”和“有”的深刻体悟。最后,他提出了“自心和悦、家庭和顺、人我和敬、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理念,并逐一作了具体的阐释。他认为个人要从“自心和悦”做起,努力改造自己,唯有自己的内心柔和、慈悲、博爱之后,方可推动“家庭和顺”,家庭和顺以后,进入“人我和敬”之境界,人我之间和睦相亲、尊重包容,这样社会就和谐了,然后才能进一步倡导“世界和平”。

星云大师以浅显睿智的语言诠释了佛学深刻丰富的哲理,话语亲切平和,表情慈祥淡定,多次赢得听众们的热烈掌声和会心微笑。报告会过程中,星云大师还就听众提出的青年人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奋斗前行、人类与自然怎样保持和谐共存等问题一一解答点拨。

报告会开始前,校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席陆建非教授向与会来宾和听众简要介绍了星云大师的生平,并强调了佛教与大学在弘扬人文精神、传递社会关怀中的使命与责任。他指出,上海师大在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社会实践等方面创造和创设了诸多业绩和载体,有公认的好口碑,这是师大的传统文化,也是师大的当代精神。此次星云大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升华,更是我们对自身办学理念的重新审视,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忠实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心无旁骛地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报告会上,学校与星云大师互赠礼品。学校向其赠送了著名画家、我校美术学院刘旦宅教授作画的瓷盘。我校方广錩教授将其主编的《敦煌遗书》赠送给星云大师,星云大师也回赠了他的专著。陆建非教授、方广錩教授还与星云大师一起为我校成立的“佛学研究中心”揭牌。

星云大师报告会在学校东部礼堂举行,座无虚席,盛况空前。台湾佛光山诸位法师、上海市台湾事务办公室、上海市教委港澳台办等部门负责人、校友代表、校领导以及师生代表等一同参加了报告会。

星云大师生于1927年,江苏扬州人,十二岁于南京栖霞寺出家。大师一生致力于推广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先后在海内外世界各地创设了三百余所寺院道场,并创办了多所学校。大师多年来奔走于海峡两岸,传递友爱与和平,在海内外影响广泛,荣获2012-2013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大师著作等身,出版了110余种佛学著述,并被翻译成英、日、德、法等10多种语言,流传世界各地。
(供稿:社科处 摄影: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