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在我校举办的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2-13浏览次数:2513


       2月8日至9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上海举行亚洲“慰安妇”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关注。连日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环球时报、新华网、中国网、央广网、东视、上视央广新闻联播、中电新闻频道、湖北卫视新闻独家采访、凤凰卫视、 韩国KBS、上海韩文报社、上海韩人新闻、韩国联合新闻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相关报道和视频同时被凤凰网、新浪网等知名网站转载。同时,此次会议的相关内容也被收录在百度百科“慰安妇”的词条中。部分报道摘编如下:

来源:解放日报 2014年2月9日 02版 上海
标题:慰安妇文献申报世界遗产——近一月内地又有6名受害老人离世
记者:徐瑞哲
转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凤凰网 中国新闻网 中华网 国际在线 环球网 网易新闻 腾讯网 和讯网 中国网 人民网等等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中国与韩国学者将加强“慰安妇”档案交流,合作建立专题网站,并将相关文献与调查资料共同申报联合国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昨天召开的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透露,“慰安妇”研究还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范围,除中韩外,由中国台湾以及日本、菲律宾、朝鲜等共同推进。

        据介绍,截至去年上半年,“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共有全球100个国家299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包括我国的9份遗产。

        会议上,中、韩、日学者认为,现有大量证据证明,日本政府和日军实施了“慰安妇”这种军事性奴隶制度。证据主要有:存放在中韩日三国的日本各级政府文献、战时日军设立慰安所的档案、日本老兵回忆录、受害者口述资料、历史见证人回忆录等。上海师大、南京师大以及韩国成均馆大学、高丽大学等“慰安妇”研究专家,还公开了日军慰安所的部分档案、地图。

        上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介绍,“慰安妇”制度受害群体如今普遍年事已高。近一个多月来,中国内地又有6位“慰安妇”受害幸存者离世,她们是:海南林亚金、湖南谭玉华、山西张改香、河北尚春燕、海南王玉开、山西陈林桃。“抢救性地整理和保存历史资料,关心援助这些勇敢站出来公布事实、要求正义、讨还清白的老人,已到了最后时刻。”

链接地址: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02/09/content_1140300.htm


来源:文汇报 2014年2月8日 03版  国内新闻·综合新闻·广告
标题:中韩学者将联合申报“慰安妇”进世界历史记忆名录
记者:姜澎
转载:和讯网

        本报讯 (记者 姜澎)中国和韩国的学者将联合申报“慰安妇”问题文献与调查资料进世界历史记忆名录,这是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获悉的信息。据悉,两国学者将在今天开幕的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上共同探讨如何进行联合申报。

        此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中日韩的学者将探讨各国搜集“慰安妇”资料和研究的现状,探讨深入调查和跨国合作的事宜。此次会议还将公布两件新的历史文献资料,其中一件是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8月15日在日本东京印刷的上海街区图,这份发放给上海派遣军的街区图上,就标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慰安所的位置;另一件新公布的资料是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日军侵华时印刷的浦东慰安所的示意图。

        “慰安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日本政府及其军队所实施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性奴隶的制度。在这一制度的奴役下,大量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和在东南亚殖民地的欧美各国妇女,惨遭日军的蹂躏。强征中国、韩国等地妇女为日军性奴隶,是日本政府和军部直接策划、各地日军具体执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反人道行为。

        据“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介绍,目前受害者群体普遍年事已高,近一个多月中祖国大陆有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去世,她们是:海南林亚金、湖南谭玉华、山西张改香、河北尚春燕、海南王玉开、山西陈林桃。所以,抢救性地整理保存历史资料,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链接地址: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4-02/08/content_24.htm


来源:新民晚报 2014年2月8日 A2版 要闻 版面头条
标题:浦东旧地图标示“慰安所”位置 ——学者呼吁抢救历史 中韩拟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记者:王蔚


■ “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档案中新发现的地图标示了一处“慰安所”,就在现在的浦东新区东沟路附近,原来一条叫“浦上路”的小路上 资料照片

        本报讯 (记者 王蔚)中国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学者、档案馆管理者与韩国、日本的学者,今明两天在上海举行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呼吁各国应更大程度地开放“慰安妇”、“慰安所”相关档案文献。上海学者还首次向与会者展示了一张当年上海“浦上路慰安所示意图”,再次为这段悲惨历史提供了铁证。

        本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与会的中、韩、日学者一致认为,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日本政府和日军实施了军事性奴隶制度。

        这些证据主要有:存放在中、韩、日三国的日本各级政府的大量文献、战时日军设立“慰安所”的档案、日本老兵的回忆录、受害者的口述资料、历史见证人的回忆录等。在会上,会议组织者还公开了日军“慰安所”的部分档案、地图。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在会上表示,受害者群体普遍年事已高,最近一个多月里,中国大陆就有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去世,她们是:海南省林亚金、王玉开,湖南省谭玉华,山西省张改香,河北省尚春燕,山西省陈林桃。“所以,关心和援助这些勇敢站出来公布事实、要求正义和讨还清白的受害老人,并抢救性地整理保存历史资料,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苏教授还出示了一张从当年“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档案中新发现的地图,在现在的浦东新区东沟路附近,原来有条小路叫浦上路,这里就清楚地标示着一处“慰安所”。

        苏智良教授还介绍说,中韩两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主要受害国,也是日本“慰安妇”制度最主要的受害国,更是构筑东亚二战真实历史与推进东亚和平的最重要区域力量。因此,本着伸张人类正义的宗旨,中国与韩国学者今天共同宣布,一是将加强“慰安妇”档案资料的交流,二是合作建立“慰安妇”问题研究的专题网站,三是将“慰安妇”文献与调查资料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名词解释】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

        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忆。

链接地址: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4-02/08/content_2_1.htm


来源:东方早报 2014年2月9日 A02版 要闻
标题:中韩学者首次决定联手慰安妇文献资料将申遗
记者:韩晓蓉
转载:新浪网

       昨天,中日韩学者会聚于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与会学者展示了一张当年上海“浦上路慰安所示意图”(在现在的浦东新区东沟路附近)。
        中国、韩国、日本学者昨天会聚于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主要受害国,中国与韩国学者昨天联合向全世界宣告,将首次联合把“慰安妇”文献与调查资料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反思历史、抢救历史,体现人类的良知。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表示,作为“慰安妇”问题最大的受害国,我国人大这样的立法机构应该通过议案,来敦促日本政府承担战争罪行以及向受害者道歉并赔偿,同时我国也要向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学习,出台相关的政策或决议,更好地关心受害者的生存状况,支持她们向日本政府讨还清白的义举。

        数十位亚洲学者探讨

        深入调查和跨国合作

        “慰安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日本政府及其军队所实施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性奴隶的制度。日军在其占领地区普遍设立了各类被国家默许的“合法”强奸中心——慰安所。在这一制度的奴役下,大量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和在东南亚殖民地的欧美各国妇女,惨遭日军的蹂躏。

        苏智良教授表示,受害者群体普遍年事已高,近一个多月中,中国大陆有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离世。目前,他所知道的大陆“慰安妇”幸存者只剩下17人左右,关心和援助这些受害老人,抢救性地保存历史资料,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对于“慰安妇”制度的战争罪行,日本在法律层面上从来采取回避和不认错态度,早在1988年5月,竹下登内阁的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就宣称,“慰安妇”是“商业行为”,“慰安妇”是为了赚钱。1994年,曾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胡说,“慰安妇”不过是“军队的公娼”,日本的战争是为了解放亚洲。1997年1月,官房长官梶山静六严厉批评教科书关于“慰安妇”的记载,再一次胡说“慰安妇”都是自愿的,是为了赚钱,与妓女没有区别。最近一年更是逆流汹涌,从首相安倍晋三到大阪市市长桥下等人,都在慰安妇问题上歪曲事实乃至彻底否认责任。

        于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昨今两天在上海举行,数十位亚洲学者回顾总结了各国搜集“慰安妇”资料和研究的现状,探讨深入调查和跨国合作事宜,并将探访世界上第一个日军慰安所——位于东宝兴路125弄的“大一沙龙”遗址和位于四川北路2121号的二战时期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遗址。

        与会的中、韩、日学者一致认为,大量证据证明,日本政府和日军实施了军事性奴隶制度。

        日军慰安所部分档案地图被公开

        主办方还首次公开了日军慰安所的部分档案、地图。

        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西亚历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韩惠仁对上海档案馆珍藏的“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档案等进行了细致研究,档案中包含“东沟浦上路6号慰安所”略图等,结合当时警察局、卫生部的资料,韩惠仁据此判断:上海地区关于慰安所的实际行政权完全掌握在日军手中,初期日军通过民营化的非法方式管理慰安所,后开始利用上海特别市政府制定娼妓取缔规则,把暗娼制度改成公娼制度。他认为这是日军在运营慰安所方面,逃避国际法的指责而使用的狡猾的统治方式。主办方表示,中韩两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主要受害国,也是日本“慰安妇”制度最主要的受害国,两国学者除了联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还将加强“慰安妇”档案资料的交流,并合作建立“慰安妇”专题网站。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记忆文献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仅存的重要记忆在消失。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计划,来防止集体记忆的丧失。截至2013年6月共有100个国家的299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已有九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代内阁秘本档、东巴古籍文献、清代科举大金榜、“样式雷”建筑图档、《本草纲目》、《黄帝内经》、 侨批档案、元代西藏官方档案等。

        与会中外学者强烈呼吁,各国档案管理部门应全部开放“慰安妇”、慰安所相关文献,特别是亚洲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解读20世纪的历史,以达成共识。

链接地址: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4-02/09/content_863164.htm


来源:环球时报 2014年2月11日
标题:中韩学者联手抢救保护相关文献为“慰安妇”申遗
记者:金惠真 谭福榕
转载:新浪网 环球网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金惠真 环球时报记者 谭福榕】来自中日韩三国的30余名学者8日至9日汇聚上海师范大学,参加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关于解决日军慰安妇问题的中日韩学术会议”。与会的中国与韩国学者联合宣告,中韩双方学者将首次共同发起为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问题文献档案资料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行动,并就慰安妇问题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步平研究员在开幕式上作为中国方面的代表致辞,他指出:日本在战争期间对中国、韩国的妇女的性暴力问题,是战后对日本战争犯罪的审判中被忽略的罪责。也是包括现在的日本首相安倍在内的一些日本右翼势力和右派政治家一直否认其政府责任的问题。所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及一些国家的议会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通过一系列决议,要求日本政府正视这一战争责任,向被害人进行道歉。对这一问题的追究与认识,应提高到对人性的尊重和人权保护的高度,应与各国民众形成共同谴责践踏人权特别是妇女权的行为。

        韩国纽西斯通讯社10日报道称,参与此次会议的三国学者一致认为,诸多证据证明,日本政府和日军实施了军事性奴隶制度。这些证据主要有:存放在中日韩三国的日本各级政府的大量文献、战时日军设立慰安所的档案、日本老兵的回忆录、受害者的口述资料及历史见证人的回忆录等。本次学术会议公开了日军在二战时直接参与强征慰安妇和运营慰安所的证据,包括1939年某中国人从当时占领上海的日军宪兵队等取得的开设慰安所的行政许可文件和参与日军强掳妇女行动的公文等。一些资料属首次对外公布。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在会上公开一张当年上海“浦上路慰安所示意图”(在现在的浦东新区东沟路附近)。苏智良教授表示,受害者群体普遍年事已高,最近一个多月中,中国大陆有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离世。目前,他所知道的大陆慰安妇幸存者只剩下17人左右,关心和援助这些受害老人,抢救性地保存历史资料,已经到了最后时刻。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李信哲表示:“应促使将日军慰安妇相关资料早日成为世界纪录遗产,并将其好好保存下去,确保相同历史不再重演。”李教授还表示,此次三国学者决定联手申遗实际上就是对日本政府近日将“神风特攻”申遗一事的回击。韩国MBN电视台网站称,与会学者提议,除中国与韩国外,印尼、菲律宾、中国台湾、荷兰等也曾有过相同遭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应联合起来,就慰安妇问题进行跨国合作与交流。会议还决定,中日韩等相关国家的学者将加强合作,进行慰安妇文献资料的交流与整理,开办共同的慰安妇问题研究网站,建设相关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实现资料共享与工作协同机制。通过每年定期举行的学术会议,向全世界揭露慰安妇问题的本质和日军所犯下的罪行。与会学者还一致声援因主编慰安妇资料集遭到日本右翼攻击的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吉见义明,支持他为恢复名誉所作的诉讼斗争。

       苏智良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并没有关于慰安妇档案申遗的明确时间表。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制定一个远景目标,然后联合各方力量往这个方向努力。目前,亚洲各国各地区都做了很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今后将对各类慰安妇资料进行整理编目并形成名录。对于申遗的前景,苏智良表示,申遗成功与否取决于递交资料的分量,明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希望在这个节点上能把资料收集工作做好。由于中韩朝三国受害最深,目前正在考虑三国联合申遗,但联合申报究竟以哪个国家为主,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链接地址: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2/4818989.html
来源:中华网 2014年2月9日
标题:中韩学者推动“慰安妇”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记者:仇逸

        新华网上海2月9日电(记者 仇逸)记者8日获悉,中、韩学者开展合作,将致力推动申报“慰安妇”问题文献与调查资料进“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表示,中、韩学者将加紧整理有关资料,并在成熟时提交给国家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并吸纳更多国家和地区学者加入合作。“推动‘慰安妇’问题的文献资料进‘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将有助于永久保留相关历史记录,供未来的各国学者、民众了解、研究、反省和批判。”

        8日,中、韩、日学者在上海举行亚洲“慰安妇”工作会议。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这2家机构都就“慰安妇”问题开展了20多年的调查研究。会议代表们回顾总结了各国“慰安妇”资料搜集和研究现状,探讨深入调查和跨国合作事宜。

        对于“慰安妇”制度的战争罪行,日本在法律层面上采取回避和不认错的态度,最近一年更是逆流汹涌。与会的日本铭心会代表松本環告诉记者:“由于官员和媒体的宣传,很多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人也对‘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持怀疑态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否认是不可取的。”

        与会的中、韩、日学者一致认为,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日本政府和日军实施了军事性奴隶制度。这些证据主要包括:存放在中、韩、日三国的日本各级政府大量文献;战时日军设立慰安所的档案;日本老兵的回忆录;受害者的口述资料;历史见证人的回忆录等。在会上,组织者公开了日军慰安所的部分档案、地图。

        据介绍,“慰安妇”受害者群体普遍年事已高,近一个多月中国大陆有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去世,她们是:海南林亚金、湖南谭玉华、山西张改香、河北尚春燕、海南王玉开、山西陈林桃。苏智良告诉记者:“中国大陆还在人世的‘慰安妇’受害者已经不足20人,关心和援助这些勇敢站出来公布事实、要求正义和讨还清白的受害老人,并抢救性地整理保存历史资料,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据悉,中国与韩国学者还达成共识,将加强“慰安妇”档案资料的交流,合作建立“慰安妇”专题网站等。

链接地址:http://www.sh.xinhuanet.com/2014-02/09/c_133101326.htm


来源:中国网 2014年2月9日
标题:上海浦东旧地图标示慰安所 中韩拟推慰安妇文献申遗
记者:温飞
转载:光明网 中国广播网 人民网 新浪网 东南网 西部网等 


        昨天,中日韩学者会聚于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与会学者展示了一张当年上海“浦上路慰安所示意图”(在现在的浦东新区东沟路附近)。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这两天,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正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的学者,呼吁各国应更大程度地开放“慰安妇”、“慰安所”相关档案文献。对慰安妇问题研究长达20多年的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表示,中韩学者计划将“慰安妇”文献与调查资料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将会面临哪些具体的工作?又会面对怎样的困难?如果申遗成功,将对日本正视历史问题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中央台记者今天中午独家采访了苏智良。

        苏智良介绍说,与会的中、韩、日学者一致认为,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日本政府和日军实施了军事性奴隶制度,这些证据主要有:存放在中、韩、日三国的日本各级政府的大量文献、战时日军设立“慰安所”的档案、日本老兵的回忆录、受害者的口述资料、历史见证人的回忆录等。苏智良还出示了一张当年上海“浦上路慰安所示意图”,再次为这段悲惨历史提供了铁证。

        苏智良:这个图是在浦上路的日军慰安所在的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的档案里面,是当时日本控制下的伪政府、傀儡政府的行为,这个图的公布表明这个是由日本控制的这些日伪政权指导下建立的。这只是我们我们现在掌握的数以万份资料的一份而已,证据是非常非常多的。

        对于这两天会议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苏智良表示,中国与韩国学者未来将加强“慰安妇”档案资料的交流,合作建立“慰安妇”问题研究的专题网站,特别是计划将“慰安妇”文献与调查资料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苏智良:大家都做了20多年的调查,我们已经掌握了数以百万字的档案、文献、口述资料。为了永久的保留这些资料,我们要共同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我们接下来要各自整理和提出名目,因为这个名录既在中国大陆、台湾,也在韩国和朝鲜,我们确定后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明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年,我们要以明年为基点,加快整理工作。

        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它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忆。

        就在上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2014财政年度拨款法案,首次把“慰安妇”议题纳入国会法案,敦促日本政府正视这一问题并道歉。苏智良表示,这也为“慰安妇”文献与调查资料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苏智良说,中韩两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主要受害国,也是日本“慰安妇”制度最主要的受害国,更是构筑东亚二战真实历史与推进东亚和平的最重要区域力量。如果申遗成功,将会进一步把日本政府和军队当年的反人类罪行钉在耻辱柱上,警示日本正视历史。

        苏智良:如果联合国把它确定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话,也就是肯定了这些文献的真实性,也就是进一步把日本政府和军队实施行奴隶制度这样一个反人类罪行钉在耻辱柱上,使得未来的人们能够永久的记得、反省和批评这种暴行。

        苏智良也坦言,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苏智良:首先慰安妇资料的真实性我们要认真的鉴定,要准确无误;其次就是要和档案馆(局)合作,因为有很多日伪的档案是在档案馆;第三个是对幸存者口述历史的记录。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拍照片、录像,记录她们的苦难,我们也请了国家公证处对她们受害的情况进行公证。其实我们一直在做,为此准备了20年。我是从1993年开始,做慰安妇的问题的研究和申遗的调查。如果我们做得好,我认为申遗困难不大。但是有可能日本的右翼会阻挠和干涉,但是我想这是阻挠不了的。

链接地址:http://news.china.com.cn/2014-02/09/content_31413238.htm


来源:央广网 2014年2月9日
标题:中韩拟联合申报“慰安妇”文献进世界历史记忆名录
记者:杨静
转载:新浪网 中国广播网等

        央广网上海2月9日消息(记者杨静)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今天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学者、档案馆管理者与韩国、日本的学者呼吁各国应更大程度地开放“慰安妇”、“慰安所”相关档案文献。同时中韩宣布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这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与会的中、韩、日学者一致认为,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日本政府和日军实施了军事性奴隶的制度。这些证据主要有:存放在中、韩、日三国的日本各级政府的大量的文献、战时日军设立的“慰安所”的档案、日本老兵的回忆录以及受害者的口述资料还有历史见证人等等这些回忆录。

        在会议上,会议组织者还公开了日军“慰安所”的部分档案以及地图。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在会上表示,受害者群体普遍年事已高,而且在最近一个多月里,中国大陆就有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去世,她们是:海南省的林亚金、王玉开,湖南省的谭玉华,山西省的张改香,河北省的尚春燕,山西省的陈林桃。“所以,关心和援助这些勇敢站出来公布事实、要求正义和讨还清白的受害老人,并抢救性地整改保存历史资料,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在这次会上上,上海学者还首次向与会者展示了一张当年上海浦上路慰安所的一个示意图,再次为这段悲惨历史提供了铁证。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还出示了一张从当年“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档案中新发现的一个地图,也就是在现在的浦东新区东沟路附近,原来有条小路叫浦上路,这里就清楚地标示着一处“慰安所”。

        苏智良教授还介绍说,中韩两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主要的受害者,也是日本“慰安妇”制度最主要的受害者,更是构筑东亚二战真实历史与推进东亚和平的最重要区域力量。因此,本着伸张人类正义的宗旨,中国和韩国的学者共同宣布,第一是将加强“慰安妇”档案资料的交流,第二是合作建立“慰安妇”问题研究的专题网站,第三是将“慰安妇”文献与调查资料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链接地址:http://china.cnr.cn/ygxw/201402/t20140209_514807861.shtml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