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志愿梦,我的西部梦,我们的中国梦。3月24日上午,东方卫视《大爱东方》栏目专题播出了《梦圆广西——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特辑》,报道了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在广西百色田阳支教的感人事迹,讲述了研究生支教团与当地学生的真情真爱。淳朴清新的画面、细腻流淌的情感、温馨动人的故事,使其在新浪微博一小时内便引发了万余次的浏览量,令众多网友被誉为年度最佳励志青春纪录片。(视频在线观看地址:http://video.sina.com.cn/v/b/100051349-1924572065.html)

纪录片以支教团成员的视角,缓缓讲述了在广西百色田阳县这一国家级贫困县中,支教团的志愿者不畏条件艰苦,始终坚持播撒大爱、播撒阳光。为了学生们的希望,她们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挂着点滴坚持在讲台上;她们一次次长途跋涉,辗转数十里地走访学生家长;她们在寒冷的清晨冻醒,独自咀嚼着想家的滋味。这些,只为了让支教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更是点燃山里娃心中的希望。“虽然我们在学业上不一定能让她们有多少进步,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为他们的心灵添上一砖一瓦。”
梦圆广西,皆因用心、用情、用爱将“西部之梦”托起,将“中国梦”传递。本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说:“去广西支教,是圆了我们的志愿梦;为孩子们募集物资,是圆了留守儿童的求学梦。这是我们的志愿者之梦、我们的西部之梦,更是你的、我的、我们的中国梦。”

纪录片播出后,在微博上、人人社区等引发了强烈的讨论。关于《大爱东方•梦圆广西》的讨论短时间内就达到了上千条,在线视频播放也超过了万余次。许多网友们纷纷夸赞是“年度最励志青年纪录片”:“青春就该是这样才有价值!”“我哭了好多次,孩子们的淳朴、师生之间的深情、真是太感人了。”
上海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由9名女生组成,但她们身上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本色。在广西百色支教的过程中,她们勇挑重担,大多承担了70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以外,她们还积极给当地学生开设兴趣班、举办文艺比赛,丰富了当地学生的课外生活。此外,她们还积极奔走,募集各类物资,为当地儿童改善学习环境。寒假回沪后,支教团成员在新浪微博发起了“梦圆广西”爱心助学计划,短短一个月便受到了1200余册(套)图书、文具,受到了《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新闻晚报》《青年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起源于2007年,已累计选拔组织46名志愿者参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广西田阳支教扶贫工作,至今教学服务已经超过50万人次,为当地教育扶贫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均品学兼优,表现出色,他们大多都是专业学习的佼佼者,多次获得奖学金等各项表彰。在去年9月的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招募中,三天内吸引了800余名学生前来咨询,占到毕业生的五分之一。在最后录取的学生中,大多都具有令人羡慕的特质: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家境优渥,有的受到了名企的录用资格,有的取得了国家公费留学的资格。目前,新一届研究生支教团14名学生正紧锣密鼓参加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拓展素质培训等,期以最佳状态,于今年7月赴广西百色田阳、甘肃酒泉玉门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在基层实践中创先争优,在服务西部中建功立业。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不仅身先士卒响应时代的召唤,而且也为全校青年树立了爱国奉献的典范。
东方卫视:大爱东方•梦圆广西——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特辑在线观看地址:
http://video.sina.com.cn/v/b/100051349-1924572065.html
新民晚报:满山“捉”辍学孩子重回课堂
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3-02/26/content_2_3.htm
青年报:上海师大巾帼支教团满载启程 给孩子们送去画笔明信片把大山外的世界搬进山里http://www.why.com.cn/epublish/node37623/node38430/userobject7ai343219.html
新民晚报:上师大巾帼支教团昨再赴广西 满山“捉”辍学孩子重回课堂
日期:2013年2月26日

昨天,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9名巾帼启程,前往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继续支教。与上学期第一次去不同的是,这次回去时,她们还带去了上海市民的爱心和希望。经过一个多月的募集,同学们共收到1200余套水彩笔、绘画书籍、明信片和文具等。大家开心地说:“这样就可以让百色山区的孩子们有一个多彩的童年了。”
为情寻梦 聚沙成塔
上师大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由清一色9名女生组成,服务的田阳县为全国重点贫困县。当地师资极度缺乏,支教团成员平均每人每天要上8节课。基本上每名志愿者都要承担多个年级的课程。有的承担了6个年级所有的艺术课,有的承担了全年级的数学课程。在接触中,志愿者们普遍感受到当地学生十分缺乏艺术教育。为此,在寒假回校期间,姑娘们在新浪微博(@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上发起了“随手捐赠•梦圆广西”的“圆梦计划”。
支教团团长黄雨艳说:“那里的孩子大多没有出过大山,他们渴望山外的世界。我们发起‘圆梦计划’,就是希望大家能寄一张明信片、捐一本书、捐一支画笔、捐一本本子。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聚沙成塔就会凝聚成强大的力量。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
砥砺磨难 逆风起飞
虽然本届支教团的成员都是爱打扮、爱逛街的典型90后姑娘,但在广西的一年却学会了坚强。她们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含着咽喉片坚持上讲台;她们一次次长途跋涉,辗转数十里去逐个家访。
支教团成员高洁这次临出发前突患重病,父亲也是重症晚期。然而,高洁毅然踏上了支教之旅,父亲也到车站去送行,并对她说:“女儿,我会健康地等着你回来,你放心地去认真做好一名教师吧。”
谢晋影视学院的邹亚妮同学曾被推荐到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专业学习。回国前,美国教授极力挽留她,但邹亚妮却坚持要回国去做一名乡村教师。她说:“留学的机会只要努力就可以有,但选择支教是需要一些勇气、一些冲动的。我想在青春年华做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
情系教育 情暖百色
当地经济极不发达,父母对教育很不重视,很多孩子每天要先干农活再做作业。因此,支教团成员时常要踏着山路家访“捉”孩子,苦口婆心地劝家长继续让孩子们上学。他们还以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孩子们继续升学。
支教团的倾心付出获得了当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去年教师节,支教团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当地学生们亲手摘的野花。“孩子们送给我们的都是自己采来的野花,其中有一种花居然是韭菜花。如果在城市里,学生送给老师的可能是玫瑰、康乃馨,但我觉得,没有一种花比大山里的孩子亲手采摘的更感人。”黄雨艳说,当她去一年级教室上课时,一推开门,洒落下的是孩子们摘来的小花瓣,“这一刻,我感觉自己拥有最棒的学生。”
青年报:上海师大巾帼支教团满载启程 给孩子们送去画笔明信片把大山外的世界搬进山里
日期:2013年2月27日

上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9名巾帼昨天启程,前往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继续支教。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回广西支教,她们还带去了沪上诸多善心人士的爱心和梦想。经过一个多月的募集,共收到1200余套水彩笔、绘画书籍、明信片和文具等,姑娘们开心地说:“感谢上海好心人的支持,可以让广西百色山区的孩子们有一个多彩的童年!”
把大山外的艺术教育带给他们
上海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由清一色9名女生组成,服务地为全国重点贫困县——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当地师资极度缺乏,支教团成员平均每人每天要上8节课。基本上每名志愿者都要承担一个学校多个年级的课程。有的承担了6个年级所有的艺术课程,有的在承担全年级的数学课程外,还要担任副班主任。在接触中,志愿者们普遍感受到当地学生艺术教育缺乏。为此,在寒假回校期间,姑娘们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捐赠•梦圆广西”的“圆梦计划”。
支教团团长黄雨艳介绍道:“由于地处大山深处,孩子们大多没有出过山里,他们渴望山外的世界、渴望外面的世界。我们发起‘圆梦计划’,就是希望大家能从闲余物资,寄一张明信片信、捐一本书、捐一支画笔、捐一本本子,以举手之劳来随手公益,这不仅是为当地的学子圆梦,也是为我们支教团圆梦。就像是我们的‘圆梦计划’,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聚沙成塔,就会凝聚成强大的力量。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
父亲有病她仍坚守在支教岗位
虽然本届支教团的姑娘们都是爱打扮、爱逛街的典型90后姑娘,但在广西的一年,她们却学会了坚强:为了学生们的希望,她们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含着咽喉片坚持在讲台上;她们一次次长途跋涉,辗转数十里地走访学生家长;她们在寒冷的清晨冻醒,独自咀嚼着想家的滋味。
支教团成员王蔚在支教时,父亲不幸被查出患有重病,在强忍悲痛完成教学任务后,王蔚才踏上了回家的路。去年12月下旬,父亲不幸离世。父亲病重期间,还一直嘱咐王蔚要坚守支教岗位,并热心指导女儿做好教学工作。身为教师的母亲也鼓励王蔚继续踏上支教之路:“女儿,身为一名老师,我比别人更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大山里的师资缺乏,一定不要辜负孩子们的期望。”
孩子们给支教团敬献韭菜花
在课余时间,支教团成员多是踏着山路进行家访捉“孩子”,苦口婆心地劝家长继续让小孩上学。支教团成员告诉我们,“由于当地经济极不发达,再加上地理环境因素,大多都是务农为主,父母对教育极不重视,很多孩子要先做家务,才能做作业。”志愿者们以自己的亲身成长经历,和家长们动情地交流,同时还鼓励当地学生继续升学。
支教团的倾心付出也获得了当地学子和家长的认可。教师节,女孩们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教师节礼物:学生们亲手摘的野花。“孩子们送给我们的花都是她们自己采来的野花,其中,有一种花居然是韭菜花。如果在城市,学生送给老师的可能是玫瑰、康乃馨,但我觉得,没有一种比孩子们亲手采摘的更感人。”支教团成员黄雨艳告诉我们,当她去一年级教室上课的时候,一推开门,从门的上方洒落了孩子们准备的小花瓣。当花瓣像雨一样地飘洒,黄雨艳的泪水再也止不住。“这一刻,我感觉自己拥有最棒的学生。”
(供稿:校团委)

纪录片以支教团成员的视角,缓缓讲述了在广西百色田阳县这一国家级贫困县中,支教团的志愿者不畏条件艰苦,始终坚持播撒大爱、播撒阳光。为了学生们的希望,她们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挂着点滴坚持在讲台上;她们一次次长途跋涉,辗转数十里地走访学生家长;她们在寒冷的清晨冻醒,独自咀嚼着想家的滋味。这些,只为了让支教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更是点燃山里娃心中的希望。“虽然我们在学业上不一定能让她们有多少进步,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为他们的心灵添上一砖一瓦。”
梦圆广西,皆因用心、用情、用爱将“西部之梦”托起,将“中国梦”传递。本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说:“去广西支教,是圆了我们的志愿梦;为孩子们募集物资,是圆了留守儿童的求学梦。这是我们的志愿者之梦、我们的西部之梦,更是你的、我的、我们的中国梦。”

纪录片播出后,在微博上、人人社区等引发了强烈的讨论。关于《大爱东方•梦圆广西》的讨论短时间内就达到了上千条,在线视频播放也超过了万余次。许多网友们纷纷夸赞是“年度最励志青年纪录片”:“青春就该是这样才有价值!”“我哭了好多次,孩子们的淳朴、师生之间的深情、真是太感人了。”
上海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由9名女生组成,但她们身上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本色。在广西百色支教的过程中,她们勇挑重担,大多承担了70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以外,她们还积极给当地学生开设兴趣班、举办文艺比赛,丰富了当地学生的课外生活。此外,她们还积极奔走,募集各类物资,为当地儿童改善学习环境。寒假回沪后,支教团成员在新浪微博发起了“梦圆广西”爱心助学计划,短短一个月便受到了1200余册(套)图书、文具,受到了《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新闻晚报》《青年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起源于2007年,已累计选拔组织46名志愿者参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广西田阳支教扶贫工作,至今教学服务已经超过50万人次,为当地教育扶贫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均品学兼优,表现出色,他们大多都是专业学习的佼佼者,多次获得奖学金等各项表彰。在去年9月的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招募中,三天内吸引了800余名学生前来咨询,占到毕业生的五分之一。在最后录取的学生中,大多都具有令人羡慕的特质: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家境优渥,有的受到了名企的录用资格,有的取得了国家公费留学的资格。目前,新一届研究生支教团14名学生正紧锣密鼓参加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拓展素质培训等,期以最佳状态,于今年7月赴广西百色田阳、甘肃酒泉玉门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在基层实践中创先争优,在服务西部中建功立业。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不仅身先士卒响应时代的召唤,而且也为全校青年树立了爱国奉献的典范。
东方卫视:大爱东方•梦圆广西——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特辑在线观看地址:
http://video.sina.com.cn/v/b/100051349-1924572065.html
新民晚报:满山“捉”辍学孩子重回课堂
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3-02/26/content_2_3.htm
青年报:上海师大巾帼支教团满载启程 给孩子们送去画笔明信片把大山外的世界搬进山里http://www.why.com.cn/epublish/node37623/node38430/userobject7ai343219.html
新民晚报:上师大巾帼支教团昨再赴广西 满山“捉”辍学孩子重回课堂
日期:2013年2月26日

昨天,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9名巾帼启程,前往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继续支教。与上学期第一次去不同的是,这次回去时,她们还带去了上海市民的爱心和希望。经过一个多月的募集,同学们共收到1200余套水彩笔、绘画书籍、明信片和文具等。大家开心地说:“这样就可以让百色山区的孩子们有一个多彩的童年了。”
为情寻梦 聚沙成塔
上师大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由清一色9名女生组成,服务的田阳县为全国重点贫困县。当地师资极度缺乏,支教团成员平均每人每天要上8节课。基本上每名志愿者都要承担多个年级的课程。有的承担了6个年级所有的艺术课,有的承担了全年级的数学课程。在接触中,志愿者们普遍感受到当地学生十分缺乏艺术教育。为此,在寒假回校期间,姑娘们在新浪微博(@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上发起了“随手捐赠•梦圆广西”的“圆梦计划”。
支教团团长黄雨艳说:“那里的孩子大多没有出过大山,他们渴望山外的世界。我们发起‘圆梦计划’,就是希望大家能寄一张明信片、捐一本书、捐一支画笔、捐一本本子。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聚沙成塔就会凝聚成强大的力量。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
砥砺磨难 逆风起飞
虽然本届支教团的成员都是爱打扮、爱逛街的典型90后姑娘,但在广西的一年却学会了坚强。她们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含着咽喉片坚持上讲台;她们一次次长途跋涉,辗转数十里去逐个家访。
支教团成员高洁这次临出发前突患重病,父亲也是重症晚期。然而,高洁毅然踏上了支教之旅,父亲也到车站去送行,并对她说:“女儿,我会健康地等着你回来,你放心地去认真做好一名教师吧。”
谢晋影视学院的邹亚妮同学曾被推荐到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专业学习。回国前,美国教授极力挽留她,但邹亚妮却坚持要回国去做一名乡村教师。她说:“留学的机会只要努力就可以有,但选择支教是需要一些勇气、一些冲动的。我想在青春年华做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
情系教育 情暖百色
当地经济极不发达,父母对教育很不重视,很多孩子每天要先干农活再做作业。因此,支教团成员时常要踏着山路家访“捉”孩子,苦口婆心地劝家长继续让孩子们上学。他们还以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孩子们继续升学。
支教团的倾心付出获得了当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去年教师节,支教团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当地学生们亲手摘的野花。“孩子们送给我们的都是自己采来的野花,其中有一种花居然是韭菜花。如果在城市里,学生送给老师的可能是玫瑰、康乃馨,但我觉得,没有一种花比大山里的孩子亲手采摘的更感人。”黄雨艳说,当她去一年级教室上课时,一推开门,洒落下的是孩子们摘来的小花瓣,“这一刻,我感觉自己拥有最棒的学生。”
青年报:上海师大巾帼支教团满载启程 给孩子们送去画笔明信片把大山外的世界搬进山里
日期:2013年2月27日

上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9名巾帼昨天启程,前往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继续支教。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回广西支教,她们还带去了沪上诸多善心人士的爱心和梦想。经过一个多月的募集,共收到1200余套水彩笔、绘画书籍、明信片和文具等,姑娘们开心地说:“感谢上海好心人的支持,可以让广西百色山区的孩子们有一个多彩的童年!”
把大山外的艺术教育带给他们
上海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由清一色9名女生组成,服务地为全国重点贫困县——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当地师资极度缺乏,支教团成员平均每人每天要上8节课。基本上每名志愿者都要承担一个学校多个年级的课程。有的承担了6个年级所有的艺术课程,有的在承担全年级的数学课程外,还要担任副班主任。在接触中,志愿者们普遍感受到当地学生艺术教育缺乏。为此,在寒假回校期间,姑娘们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捐赠•梦圆广西”的“圆梦计划”。
支教团团长黄雨艳介绍道:“由于地处大山深处,孩子们大多没有出过山里,他们渴望山外的世界、渴望外面的世界。我们发起‘圆梦计划’,就是希望大家能从闲余物资,寄一张明信片信、捐一本书、捐一支画笔、捐一本本子,以举手之劳来随手公益,这不仅是为当地的学子圆梦,也是为我们支教团圆梦。就像是我们的‘圆梦计划’,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聚沙成塔,就会凝聚成强大的力量。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
父亲有病她仍坚守在支教岗位
虽然本届支教团的姑娘们都是爱打扮、爱逛街的典型90后姑娘,但在广西的一年,她们却学会了坚强:为了学生们的希望,她们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含着咽喉片坚持在讲台上;她们一次次长途跋涉,辗转数十里地走访学生家长;她们在寒冷的清晨冻醒,独自咀嚼着想家的滋味。
支教团成员王蔚在支教时,父亲不幸被查出患有重病,在强忍悲痛完成教学任务后,王蔚才踏上了回家的路。去年12月下旬,父亲不幸离世。父亲病重期间,还一直嘱咐王蔚要坚守支教岗位,并热心指导女儿做好教学工作。身为教师的母亲也鼓励王蔚继续踏上支教之路:“女儿,身为一名老师,我比别人更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大山里的师资缺乏,一定不要辜负孩子们的期望。”
孩子们给支教团敬献韭菜花
在课余时间,支教团成员多是踏着山路进行家访捉“孩子”,苦口婆心地劝家长继续让小孩上学。支教团成员告诉我们,“由于当地经济极不发达,再加上地理环境因素,大多都是务农为主,父母对教育极不重视,很多孩子要先做家务,才能做作业。”志愿者们以自己的亲身成长经历,和家长们动情地交流,同时还鼓励当地学生继续升学。
支教团的倾心付出也获得了当地学子和家长的认可。教师节,女孩们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教师节礼物:学生们亲手摘的野花。“孩子们送给我们的花都是她们自己采来的野花,其中,有一种花居然是韭菜花。如果在城市,学生送给老师的可能是玫瑰、康乃馨,但我觉得,没有一种比孩子们亲手采摘的更感人。”支教团成员黄雨艳告诉我们,当她去一年级教室上课的时候,一推开门,从门的上方洒落了孩子们准备的小花瓣。当花瓣像雨一样地飘洒,黄雨艳的泪水再也止不住。“这一刻,我感觉自己拥有最棒的学生。”
(供稿: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