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绘就“中国梦” 巾帼支教团假期归来话成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1-16浏览次数:3352


       为了学生们的希望,她们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含着咽喉片坚持在讲台上;她们一次次长途跋涉,辗转数十里地走访学生家长;她们在寒冷的清晨冻醒,独自咀嚼着想家的滋味……而这些,只为了让支教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更是点燃山里娃心中的希望。“虽然我在学业上不一定能让她们有多少进步,但我至少要让她们保留有一丝前进的希望,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9名巾帼回到母校,畅谈支教半年来的收获与成长。



为爱付出 她们情系教育、情暖百色

       本次支教团服务地为全国重点贫困县——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服务学校为玉凤镇玉凤中心校、五村乡五村中心小学、那坡镇广西军区永常希望小学、那满镇中心小学,由于当地师资缺乏,支教团成员平均每人每天要上8节课。基本上每名志愿者都要承担一个学校多个年级的课程。有的承担了6个年级所有的艺术课程,有的在承担全年级的数学课程外,还要担任副班主任。在接触中,志愿者们普遍感受到当地学生艺术教育缺乏。在有限的条件下,志愿者们利用简陋的教具,为学生开设了纸艺、表演兴趣班,还举办各类合唱、朗诵、主持人比赛近10场,指导学生获得县级奖项8个,获指导教师奖4个。几乎所有的志愿者在本职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一些行政工作。办公室、教务、政务、团委……志愿者们的身影遍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在起草文件、撰写会议简报等看似琐碎的工作中,她们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在课余时间,支教团成员多是踏着山路进行家访捉“孩子”,苦口婆心地劝家长继续让小孩上学。支教团成员告诉我们,“由于当地经济极不发达,再加上地理环境因素,大多都是务农为主,父母对教育极不重视,很多孩子要先做家务,才能做作业。”志愿者们以自己的切身成长经历,和家长们动情地交流,同时还鼓励当地学生继续升学。当得知当地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面临辍学,支教团成员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依托“阳光种子”千元计划,为当地学生募集学费、生活费、文具用品、过冬衣服等共计2万余元。

       支教团的倾心付出也获得了当地学子和家长的认可。教师节,女孩们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教师节礼物:学生们亲手摘的野花。“孩子们送给我们的花都是她们自己采来的野花,其中,有一种花居然是韭菜花。如果在城市,学生送给老师的可能是玫瑰、康乃馨,但我觉得,没有一种比孩子们亲手采摘的更感人。”支教团成员黄雨艳告诉我们,当她去一年级教室上课的时候,一推开门,从门的上方洒落了孩子们准备的小花瓣。当花瓣像雨一样的飘洒,黄雨艳的泪水再也止不住。“这一刻,我感觉自己拥有最棒的学生。”



为梦勇敢 她们砥砺磨难、逆风起飞

       本届支教团成为均为女生,然而这群曾经文弱的女孩,却为了支教梦想而变得勇敢、坚强:

       支教团成员高洁临走前忽然患重病,父亲也是癌症晚期。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挣扎,高洁和家人达成了一致:“继续去支教。”在经过了治疗后,高洁毅然踏上了支教之旅,父亲也来到车站送行:“女儿,我会积极治疗,健康地等你回来,你放心地、认真地做好一名教师!”高洁哽咽着说:“这些事情反而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因此我更希望把宝贵的生命用来做有意义的事情。”

       支教团成员王蔚在支教时,父亲不幸被查出患有重病,在强忍悲痛完成教学任务后,王蔚才踏上了回家的路。12月下旬,父亲不幸离世。父亲病重期间,还一直嘱咐王蔚要坚守支教岗位,并热心指导女儿做好教学工作。身为教师的母亲也鼓励王蔚继续踏上支教之路:“女儿,身为一名老师,我比别人更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大山里的师资缺乏,一定不要辜负孩子们的期望。”

       支教团初到广西后,由于当地连续多日40°高温,且水土差异较大,不少女孩都生病了。曾为世博女兵的张佳丽由于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一个多月瘦了10多斤,但仍然坚持每天带病上课。“当踏上讲台的那一刻,看到台下一双双清澈渴望的眼神,那样的触动是直达心灵的。”

为情寻梦 她们期盼聚沙成塔、圆梦而归

       结束上半学期的支教返沪后,支教团成员们回校第一件事就是分享她们的“圆梦”计划。在新浪微博(@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http://e.weibo.com/shnuzjt)上,支教团成员们发起了“随手捐赠•梦圆广西”的“圆梦计划”。支教团成员向我们介绍道: “由于地处大山深处,孩子们大多没有出过山里,他们渴望山外的世界、渴望外面的世界。我们发起‘圆梦计划’,就是希望大家能从闲余物资,寄一张明信片信、捐一本书、捐一支画笔、捐一本本子,以举手之劳来随手公益,这不仅是为当地的学子圆梦,也是为我们支教团圆梦。就像是我们的‘圆梦计划’,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聚沙成塔,就会凝聚成强大的力量。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

       正如支教团成员王蔚所说的:“我一直记得爸爸在病中勉励我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也把这份理念带给我的学生们。‘圆梦计划’就是‘善小而为、举手助人’,希望通过社会好心人大家一起帮助田阳的学生们,让学生们知道,他们虽然身处深山,却仍然是我们重要的伙伴和家人。我也希望能通过‘圆梦计划’,让更多的人关注山区教育、关心山区儿童,这也是圆了我的梦想。” 如果您也想与上海师范大学支教团一起参与“圆梦计划”,可登陆新浪微博(@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http://e.weibo.com/shnuzjt)了解具体情况。

(供稿、摄影:校团委)

附:上海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信息

姓名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