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0-11浏览次数:2711


        先锋在创先争优中铸造,青春在实践熔炉中闪耀。在全校百余位专业教师、千余个学生组织及万余名大学生的热情参与、激情创新、真情奉献中,我校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10月10日,我校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在奉贤校区图文9楼举行,来自16个学院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代表共聚一堂,共话收获,共享喜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莲华,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社科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挂职单位代表等出席会议。校团委负责人介绍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

        会上表彰了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最佳组织奖”、“优秀组织奖”、“最佳项目奖”、“优秀项目奖”、“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经各学院申报,职能部门审核,校园学生信息门户“加油网”线上线下综合展评,今年我校有1个项目被评为市暑期社会实践“最佳项目”,8个项目被评为市“优秀项目”,4名同学被评为市“先进个人”,3名指导教师被评为市“优秀指导教师”。此外还有10家团组织获校级最佳组织奖,6家团组织获校级优秀组织奖,16项活动获校级“最佳项目奖”,30个项目获校级“优秀项目奖”,128名学生获校级“先进个人”称号、26名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王莲华代表学校党委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团队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精心组织、悉心指导的各位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他肯定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成绩,赞扬今年社会实践“容量足、体量大、能量强”,充分体现了“把握时代特征、体现城市特点、凸显学校特色”,实现学校与个人、成才与奉献的协调发展。同时,他也就下一步我校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要进一步放大社会实践育人效应,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精细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促进精细化,以信息化带动科学化,推动我校社会实践管理科学水平稳步提升;要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以“市区—郊区”互动、“上海—长三角”并举、“实践项目—专业建设”并存三个维度深化基地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实践理论成果研究,以筹备总结爱心学校20周年为契机,依托联合国上海志愿服务发展项目合作基地、上海师范大学慈善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不断推进社会实践理论向纵深发展。他也寄语学子,要珍惜实践机会,树立远大理想,在实践中自觉磨练意志、锻炼成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

        学生代表数理学院学生宋晓云、教育学院学生余闻婕、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陈启雯分别就暑期参与外出考察、爱心学校、课题调研交流了各自的感想和收获;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臧艳雯作为指导教师代表,交流了学院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中的做法和经验;作为区县挂职单位代表,长宁区卫生局团工委书记史生铭肯定师大学子充满朝气与耐力、富有智慧,为传统社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他也为进一步推进区校合作的常态化提出了自己真知灼见。


        2012年我校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投身人民伟大实践”为工作核心,紧密围绕“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的要求,以“团旗飘扬90载•青春献礼十八大”为主题,组织学生在居住地或实践基地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共吸引了全校1000余个学生支部和15000余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开展了6个板块、10个大类、300余项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和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政策宣讲、科技支农、社会调研、志愿服务、行业走访、见习就业、学术论坛、爱心支教、专业考察、关爱留守儿童、普法宣传等活动,开展义教1100次,开展各类宣讲咨询180余次,完成调研报告200多份。学子们高度聚焦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聚焦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聚焦和谐社会的民生百态,在戈壁中感受责任,在田野中践行使命,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志,坚定了爱国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以青春的活力在各条基层战线建功立业。大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足迹遍布了韩国、日本、我国15个省市、70多个区县、500多个乡村社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欢迎和好评,人民网、上海政府网、新民晚报、上海基层党建网、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予以关注。

(供稿、摄影:校团委)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