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聚焦我校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7-04浏览次数:2802


        6月29日,我校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徐汇校区球类馆隆重举行,此次典礼彰显的新理念吸引了广大社会媒体的眼球,《青年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解放日报》、解放牛网等社会各大媒体都予以关注报道。现将部分报道摘录如下:

来源:青年报 2012年6月29日 B08版头条
标题:上师大毕业典礼 校领导让位给师生 ——毕业生将写下对母校的祝福 投进邮筒2年后拆封
记者:刘昕璐



毕业生们在草坪上拍照留影,享受最后的校园时光。 本报记者 施培琦 摄

         又是玉兰花开日,又是一年毕业时。今天,上海师范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将在徐汇校区隆重举行。为了感恩母校,每位毕业生都亲手写下了祝福,并投递学校专门制作的“学思慢递”邮筒,相约2年后的上师大60周年校庆日现场开封。

        校领导给师生让位置

        在上师大校方看来,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这两个时刻对于一个学子来说,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一个是播撒种子的地方,一个则是收获成果的地方。此次,为了让毕业典礼给学生留下精彩、难忘的印象,学校予以了特别的重视。

        记者获悉,全体校领导、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院党政正职、教师、家长和5000多名毕业生将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仪式向全校两校区11个分会场实况转播。为了凸显主体地位,毕业典礼上,最重要的位置不再是由校领导坐镇,而是让位给学生、老师和教授,他们才是毕业典礼的主角,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届时将在后排就座,并现场为学生正冠拨穗。

        仪式现场的音乐制作是音乐学院副教授申林老师从1000多首曲子中挑选出最适合毕业典礼的仪式音乐,并将由享誉国内外良好声誉的上海师范大学万方交响乐团现场演奏迎宾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毕业歌》等,以凸显浓浓的仪式感。此外,学校还为每一位毕业生赠送一封信、一张报纸、一枚徽章,表达学校对学生的祝福和期望。

        毕业生投递祝福到未来

        一边是学校对毕业生的关爱,一边是学生想着如何感恩和祝福母校。

        这几天,毕业生都在书写着一封特别的信件,毕业典礼当天,在不同会场放置的“学思慢递”邮筒,将接受毕业生的以书信的形式寄送给母校的祝福。目前,已有13个学院、99个班级撰写了书信、187条寄语母校60周年校庆。据悉,2014年上海师范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的纪念活动,届时“学思慢递”将在校庆当天开启。

        记者获悉,学校还组建了影视编导专业团队,组织策划拍摄了记录毕业生四年大学生成长经历、青春印记的励志短片《母校,我们这样告别……》,这部由应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学生喜爱的老师参与拍摄的短片,记录了学生们四年的青春回忆,带领毕业生们重温“那些年,我们一起成长的岁月”,将师大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此外,在毕业生离别之际,学校组织开展了“感恩母校,情牵师大”毕业季主题活动,通过毕业季官方网站、橱窗展览、校报专辑等形式,全面展示学生四年学习的丰硕成果。音乐学院“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毕业音乐会,谢晋学院毕业大戏演出,人文学院摄影作品展,美术学院绘画、艺术设计作品展等活动,为母校留下了师大的记忆,为学弟学妹们留下了青春的感动。

来源:新民晚报 2012年6月29日 A8版
标题:上师大本科生在毕业典礼上收获惊喜—— 五千余毕业生名字被一一读出
记者:王蔚

        上海师范大学在上午举行的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出现了不少“意外”镜头。首先是坐前排的不是校领导,而是普通的一线任课教师;二是5000多名毕业生每人都有自己的带教老师、论文导师亲自为他们的学士服正冠拨穗;三是每位毕业生的名字都从校长或学院院长口中被一一高声朗读出来……

  上师大党委书记陆建非说:“毕业典礼第一排的位子理应让给普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学生们喜欢的老师和学术带头人。”记者在现场看到,为毕业生们忙前忙后的志愿者,竟然是昔日的辅导员。

  张民选校长在致辞中勉励同学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行合一,勇于实践,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开拓未来的事业。在徐汇和奉贤的两个校区11个分会场里,都放置了一个特制的邮筒,取名“学思慢递”。希望毕业生们把最想表达的祝福和愿景,以书信的形式“寄”送给母校。截至今天中午,学校已收到13个学院、99个班级撰写的书信和187条寄语。


来源:东方早报 2012年6月30日 A09版
标题:毕业季,各校毕业典礼密集举行
记者:韩晓蓉 赵越

        早报讯 毕业季,各校毕业典礼密集举行。

  昨天,复旦大学举行了本(专)科和研究生毕业典礼,复旦校长杨玉良院士提议为已逝的谷超豪、章培恒、朱维铮、金重远、丁淦林、林克、郑祖康等知名人士,以及另一些不知名的复旦教职员工、师生,表示怀念。全场脱帽默哀。

  杨玉良说,“复旦是我们的家,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直到生命的终点,无论你是杰出或是平凡,复旦都以它的博大和包容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复旦人,这就是复旦精神。”

  昨天,上师大打破毕业典礼传统,取消“校领导前排就座”的惯例,第一排让位给普通一线教师,尤其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和学术带头人,“学校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校领导不应该是最主要的。”上师大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说。

来源:青年报 2012年6月30日 A04版
标题:上师大三米大展板照片送别毕业生
记者:刘昕璐

        六月毕业季总是充满了离别的愁绪。昨天上午,上海师范大学举行2012届本专科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师大徐汇校区西部球类馆成为毕业典礼的主会场,十余个分会场共同见证了2012届毕业生的重要一刻。球类馆外三米高的照片展板让毕业生重拾在校期间的美好回忆。

        上午9点,作为分会场之一的徐汇校区东部礼堂热闹非凡,人文与传播学院和女子学院将在此举行2012毕业典礼。在观看了祝福视频与校长致辞后,两个学院几百名毕业生排队依次走上主席台,每位学生都能亲手从导师手中接过学位证书,并得以正冠拨穗。

        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席台上颁发学位证书的12位导师对每位同学都报以最真挚的微笑,有导师看到一些粗心的毕业生将学士帽上的流苏垂在了右边,颁学位证书前还替毕业生将流苏从帽子右边安置到左边。

        在主会场西部球类馆外,一块三米多高的展板照片吸引众多毕业生的注意。“2012,我们毕业了”的大标题下,数理学院、美术学院等16个学院都有各自一片天地,一个个相框内的照片再现了每个学院活动的盛况以及学生们开心的笑脸,不少毕业生在展板前驻足,指着照片中的人物滔滔不绝,“对号入座”。

来源:解放牛网 2012年6月30日
标题:上师大毕业典礼校领导让位 教授坐前排
记者:董川峰

        昨天,在由家长、5000多名应届本科生参加的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典礼上,出现了让师生感动的一幕,以往校领导坐前排的惯例被打破,而换为由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们,校领导们则在后排就座。昨天的毕业典礼学校在徐汇和奉贤的两个校区进行,并开设了11个分会场,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感受到最后那份来自母校的关爱。

         学校为每一位毕业生赠送一封信、一张报纸、一枚徽章,表达学校对学生的祝福和期望。而毕业生们也通过投递祝福的方式来祝福母校。每一位参加毕业典礼的毕业生都书写了一封特别的信件,在昨天透进学校专门设置的“学思慢递”邮筒。邮筒将在2014年上海师范大学迎建校60周年的校庆当天开启。由毕业生们自导自演的记录四年大学生成长经历、青春印记的励志短片《母校,我们这样告别……》也现场放映,让毕业生们重温“那些年,我们一起成长的岁月”,将师大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来源:解放日报 2012年7月1日 3版
标题:校长有话说,我也有话说——大学生毕业之际纷纷自发“致辞”
记者:徐瑞哲

        这几日,沪上各所大学的毕业典礼连台上演,除了“保留节目”校长致辞之外,应届毕业生们也有好多话要说。昨天,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松江校区举行毕业典礼,学生们以贡献“金点子”的方式向学校“致辞”。上海师大在校园放置邮筒,毕业生把最想表达的话以书信形式寄送母校,到2014年建校60周年时开启邮筒。上海交大毕业生们则把四年心语变为“床头铭”。

        离校之际,外贸学院国际经贸专业张涛向学校建言:信息楼和教学楼面向正门处有很大一片空地,可适当建成师生工作学习综合馆。这个商科学生还说:“思源湖很大,能不能在湖面黄金分割的位置添加一点亭台楼榭,可以为商业氛围浓郁的外贸增加一点古典底蕴”。另一位毕业生谢萍萍则指出,学校阅览室供不应求,但考试阅览室和外文阅览室利用率却低,建议增加它们的开放时间,同时增加电子阅览室。

        上海交大船建学院毕业生小朱的床铺成了“励志床铺”,他在自己床头挂上写满字的卡片,还留下了电话号码,“学弟以后遇到学习问题,方便联系和交流”。好“致辞”经得起时间淘洗,上海师大以校园地标“学思湖”为名,开设“学思慢递”邮筒,广征毕业生离校留言。目前全校已有13个学院的学生撰写了187条寄语,待两年后在校庆典礼上揭晓。

(供稿:宣传部)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