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前沿 统筹规划 学校布置一流学科申报工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5-11浏览次数:3129


         5月10日上午,学校在会议中心召开一流学科申报工作布置会。校长助理刘晓敏主持会议,各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社科处和科技处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刘晓敏介绍了“上海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任务、申报条件、评选方式和绩效考核等有关内容,就一流学科申报的各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他要求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到申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的重要性,各学院之间要做好申报的组织协调工作,统筹规划,积极申报。

        刘晓敏还详细地解读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同时,对我校央财专项审计结果和085内涵建设第二个平台申报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是上海市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工作的专项计划之一,是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项目“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将瞄准科学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学术国际合作的新途径、与国际接轨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建设若干学科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

        根据规划,到2015年有10个以上学科具有冲击国际一流学科的能力和影响力;到2020年有20个以上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学科(A类)。到2020年有200个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的学科(B类),其中部分学科具有冲击国际一流学科的潜力。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根据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四种类型: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计划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参与,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供稿、摄影:科技处、社科处   作者:余强)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