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团 我校开展系列活动献礼建团90周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5-08浏览次数:3577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我校团委以“团旗飘扬九十载,青春献礼十八大”为主题共开展20余项活动,吸引两百多个团支部,近3000名学生参与。此次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增强爱党爱团爱校情怀,不断提升我校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引领我校团员青年为学校发展奉献青春力量。


        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系列活动,引领青年树立远大理想

        结合学工年会提出的“思想引领、目标引领”,各基层团委充分发掘自身团学工作品牌,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承办各类活动,形成校院两级联动育人的模式。研究生团委积极开展“感受都市文化系列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访问革命教育基地、欣赏高雅艺术演出、参观现代工业园区,帮助广大研究生同学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教育学院开展纪念建团90周年大合唱,让同学们通过革命经典歌曲,忆苦思甜。外国语学院结合了自身专业特色开展了与语言学习和师范生技能培养有关的活动,如英美文化展、西方文化知识竞赛、师范生三笔字、微格教学比赛、爱尔兰诗歌朗诵会和主题演讲会、英语辩论赛等,加强了团员的专业水平和师范生的技能水平。音乐学院启动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团队之合唱团、舞蹈社的招募仪式,通过发挥专业特色让更多非艺术学生感受艺术魅力。 

        开展“我与团旗共成长”系列活动,引领青年坚持高尚品行

        校团委以建团90周年为契机,组织各基层团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我与团旗共成长”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专业特色,与中共二大共建合作联办了“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建党史展览、“学团史”红色寻访等活动,让学生再次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树立了党建引领的红色氛围。人文与传播学院积极承办纪念建团9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并参与文新集团的“‘书送希望,输送光明’捐书助学活动”,激发了广大学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热情。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法政学院、对外汉语学院通过联办主题团日,充分发动各专业团支部积极性,组织团员青年重温誓词、学唱团歌、共话团史活动,让学生在“学团史,知团情”的同时更“忆党恩,跟党走”。旅游学院开展“红色旅游团日专题活动”,通过设计红色旅游线路,让当代大学生追忆红色历史、弘扬革命传统,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专业实力。

        开展“青春与使命同行”系列活动,引领青年增强责任意识

        实践砥砺真知。在建团90周年之际,各学院也纷纷结合社会实践、公益服务,践行青春使命: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体育学院的学生积极开展南站志愿服务、小学支教等社会实践,在学生中掀起了实践引领的高潮。美术学院将学院品牌活动“传统文化进社区”与建团90周年相结合,在康健和莘松社区宣传推广传统文化。音乐学院启动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团队之合唱团、舞蹈社的招募仪式,通过发挥专业特色让更多非艺术学生感受艺术魅力。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承办爱拍客、校园DV公益大赛等,组织学生将镜头对准城市闪光点,在兼顾专业实训与社会实践的同时,更深入挖掘文明新风。

        此外,校团委结合团市委的“走千访万•听研评荐”主题活动,与基层团委、研究生团委等,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听一线青年心声、释一线青年疑惑、解一线青年困难、荐一线青年英才。

        开展“创先争优”评优表彰系列活动,引领青年比学赶帮超

        五四前后,我校一批青年团员与基层团组织荣获嘉奖:5月3日,校团委副书记史佳华、商学院团委书记胡仰乔、外国语学院2008级本科生徐从重获2011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三位获得者参加了上海市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并受到表彰。上海师范大学木偶社获2011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旅游学院团委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获2011年度“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上海师范大学世博女兵国旗仪仗队团支部、金融学院2009级中法经济1班团支部获2011年度“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数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阿不都热西提·阿斯兰获得2011年度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旅游学院团委书记杨纯婷获2011年度“奉贤区青年五四奖章”。学校也表彰了1262个共青团先进个人和54个先进集体,表彰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继续营造“创先争优”、“典型引领”的育人氛围。


        此外,189位青马学员经过为期2个月的理论学习、参观实践和课题研究顺利结业,一大批优秀学生骨干脱颖而出,同时学员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成为广大学生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学员们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带动了广大学生共同进步,在青年学生中兴起了追求进步、渴望成才的热潮,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关注和学习。

(供稿、摄影:校团委)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