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上海师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隆重举行。会议不仅回顾总结了学校多年来在国际交流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为学校未来的更好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赵灵山、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瑞阳、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处长杨伟人、保加利亚驻沪总领事白爱琳,校领导陆建非、张民选、王莲华、杨卫武、丛玉豪、柯勤飞,校长助理茆训诚出席会议。副校长丛玉豪主持大会。

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赵灵山、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瑞阳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对我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希冀我校今后在国际化教育方面能更进一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李瑞阳还欣喜地透露,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不久将落户上海师大。
校党委书记陆建非致欢迎词。他说,“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旨在对学校以往两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盘点梳理,回顾总结,更重要的是借此契机,广纳群言,集中智慧,规划未来,共同行动。围绕此次工作会议的主题,我校策划了“外国留学生国际文化周”、“国际电影周暨伊朗奥斯卡获奖电影展”、“中外大学外事处长工作研讨会”、“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国际音乐会”、“孔子学院图片展”、“英国文学在中国”等一系列活动,统称为“2012年上海师大国际周”。其目的就是始终牢牢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民族特征、师大特色加速融入国际化进程,大力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成果,推动和平发展大势,创出一条国际化强校之路,不断提升我校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希望通过这次国际周的研讨会和论坛,我们能够分享各位与会者的真知灼见,为我校今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在观看了我校外事工作的宣传片后,校长张民选作了题为《抓住机遇 勇担使命 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的工作报告。报告从成绩与特色、机遇与使命、思路与行动三个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2010年以来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规划了学校未来国际化发展的美好蓝图。
张民选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的任务。作为一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东西文化荟萃的上海的一所地方高校,上海师范大学必须抓住新机遇、承担新使命。即: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要为师生创造更多出国学习机会;要服务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服务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战略。张民选表示,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上海的独特位置,为我校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上海和上海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其次,国家和上海的中长期规划纲要都将国际化列为重点任务;再次,“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张民选强调,近年来我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面对教育国际化新的机遇和使命,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明确发展思路,落实具体举措。为此,学校推出了《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三年行动计划》(讨论稿)。经过三年努力,希望上海师范大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实现“三个倍增,两个提升”。所谓“三个倍增”,即实现学生出国学习人数倍增,教师出国访、留学和任教人数倍增,全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倍增;“两个提升”即实现国外合作院校层次水平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提升。从而使上海师大教育国际化水平跃上新台阶。
会上,赵灵山、李瑞阳还与陆建非、张民选一起共同为落户我校的“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和“非洲研究中心”揭牌。

学院代表李聪,教师代表束成钢,学生代表张晓倩、沈钊也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校机关部处负责人,各学院分党委书记、院长、外事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外事秘书,学生代表等也参加了大会。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赵灵山、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瑞阳、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处长杨伟人、保加利亚驻沪总领事白爱琳,校领导陆建非、张民选、王莲华、杨卫武、丛玉豪、柯勤飞,校长助理茆训诚出席会议。副校长丛玉豪主持大会。

校党委书记陆建非致欢迎词。他说,“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旨在对学校以往两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盘点梳理,回顾总结,更重要的是借此契机,广纳群言,集中智慧,规划未来,共同行动。围绕此次工作会议的主题,我校策划了“外国留学生国际文化周”、“国际电影周暨伊朗奥斯卡获奖电影展”、“中外大学外事处长工作研讨会”、“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国际音乐会”、“孔子学院图片展”、“英国文学在中国”等一系列活动,统称为“2012年上海师大国际周”。其目的就是始终牢牢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民族特征、师大特色加速融入国际化进程,大力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成果,推动和平发展大势,创出一条国际化强校之路,不断提升我校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希望通过这次国际周的研讨会和论坛,我们能够分享各位与会者的真知灼见,为我校今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在观看了我校外事工作的宣传片后,校长张民选作了题为《抓住机遇 勇担使命 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的工作报告。报告从成绩与特色、机遇与使命、思路与行动三个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2010年以来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规划了学校未来国际化发展的美好蓝图。
张民选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的任务。作为一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东西文化荟萃的上海的一所地方高校,上海师范大学必须抓住新机遇、承担新使命。即: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要为师生创造更多出国学习机会;要服务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服务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战略。张民选表示,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上海的独特位置,为我校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上海和上海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其次,国家和上海的中长期规划纲要都将国际化列为重点任务;再次,“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张民选强调,近年来我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面对教育国际化新的机遇和使命,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明确发展思路,落实具体举措。为此,学校推出了《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三年行动计划》(讨论稿)。经过三年努力,希望上海师范大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实现“三个倍增,两个提升”。所谓“三个倍增”,即实现学生出国学习人数倍增,教师出国访、留学和任教人数倍增,全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倍增;“两个提升”即实现国外合作院校层次水平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提升。从而使上海师大教育国际化水平跃上新台阶。
会上,赵灵山、李瑞阳还与陆建非、张民选一起共同为落户我校的“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和“非洲研究中心”揭牌。

学院代表李聪,教师代表束成钢,学生代表张晓倩、沈钊也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校机关部处负责人,各学院分党委书记、院长、外事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外事秘书,学生代表等也参加了大会。
(供稿:宣传部 作者:姚骥 摄影: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