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值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之际,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的相关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我校开展了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近70项,参与师生1000余人,在师大校园中形成了浓郁的氛围。

学习雷锋:一个都不能少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各学院悉心计划,积极组织,校园内到处都可见到学雷锋活动:人文学院的“与00后品味雷锋精神”系列读书活动、雷锋精神系列图书展示活动;教育学院的蒲公英义教、关爱孤老行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商学院举办了牵手志愿周末行之慰问孤老活动;外国语学院的蔡元培故居讲解活动;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和谢晋学院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志愿服务;金融学院和法政学院继续坚守上海南站,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指路答疑;旅游学院、数理学院和生环学院开展主题日活动,在学生间广泛发起“学雷锋、做好事”的号召,;信机学院、建工学院和体育学院发起“学雷锋”微志愿活动,让同学们从小事做起,点滴助人;体育学院的交通协管志愿活动等;研究生团委围绕“今天,我们这样学雷锋”的主题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大讨论活动。经过学雷锋活动,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一位参与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在微博上写到:“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我们早早地来到了上海南站,在这里我们为一位又一位的路人指路解疑,望着他们快乐的笑脸,我们下定决心:志愿精神绝不会因为学雷锋日的过去而结束!”
弱势群体:提供永恒的爱
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关爱未成年人……在学雷锋的高潮中,同学们也把爱的双手伸向了身边的弱势群体。各个学院通过“四叶草”团支部结对孤老活动将爱的暖流涌向了孤寡老人们,有的通话联系,有的慰问谈心,极大地温暖了孤寡老人们的心。尽管细雨霏霏,但旅游学院的同学们则把阳光送到了“阳光之家”,为弱势群体送上自己的爱心。有的同学则编辑刊物进行义卖,所得善款由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支教团队长代为购买了一台数码相机,捐赠给广西田阳县五村乡雷圩中心小学。同学们还通过新浪微博、人人网站等拓展更多的志愿服务阵地,完善针对空巢老人、孤残老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伤残人士等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内容。一位参与玩活动的大一新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学习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公益慈善、志愿者精神的传扬。作为90后,我们大学生应该心怀感恩,承担起社会责任,传递温暖,传递力量,成为慈善公益的一股新鲜力量。”
媒体聚焦:志愿情满申城
师大学子不仅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学习雷锋之风,更将这股暖意感染到了校外。3月3日,以“百团进千居——青年志愿者携手社区行”为主题,几十个单位在徐汇康乐文化广场携手举行了一场上海青少年3.5学雷锋集中行动,各式各样的学雷锋活动在此展开。“七彩小屋”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服务,志愿者们表演的木偶剧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志愿者还精心编排了手语操,用手势传递志愿精神。木偶社及相关义教活动更是被新华社《弘扬雷锋精神——全国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综述》做了报道,并被刊登在中央人民政府“中国要闻”版块中。开学以来,我校学子“学雷锋”先进事迹先后被《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东方网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深入思考: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
此外,为更进一步探讨雷锋精神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与学习, 3月3日下午,“雷锋精神在21世纪中国的道德价值及其践行”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西部会议中心五号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与校团委共同主办,上海伦理学会副会长周中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玉花、“每周广播电视报”总支书记张义华、同济大学教授邵龙宝、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王荣发等20多名专家,与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及分团委书记、优秀志愿者代表共同研讨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围绕着青年的价值观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全社会学雷锋的群景图中,处处可见师大人的身影,师生们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诠释当代雷锋精神。同时,学校还将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与学校的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形成常态化的学雷锋机制,让雷锋精神在师大人的心中不断传承,更成为校园的主流价值取向。
(供稿、摄影:校团委)

学习雷锋:一个都不能少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各学院悉心计划,积极组织,校园内到处都可见到学雷锋活动:人文学院的“与00后品味雷锋精神”系列读书活动、雷锋精神系列图书展示活动;教育学院的蒲公英义教、关爱孤老行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商学院举办了牵手志愿周末行之慰问孤老活动;外国语学院的蔡元培故居讲解活动;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和谢晋学院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志愿服务;金融学院和法政学院继续坚守上海南站,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指路答疑;旅游学院、数理学院和生环学院开展主题日活动,在学生间广泛发起“学雷锋、做好事”的号召,;信机学院、建工学院和体育学院发起“学雷锋”微志愿活动,让同学们从小事做起,点滴助人;体育学院的交通协管志愿活动等;研究生团委围绕“今天,我们这样学雷锋”的主题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大讨论活动。经过学雷锋活动,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一位参与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在微博上写到:“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我们早早地来到了上海南站,在这里我们为一位又一位的路人指路解疑,望着他们快乐的笑脸,我们下定决心:志愿精神绝不会因为学雷锋日的过去而结束!”
弱势群体:提供永恒的爱
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关爱未成年人……在学雷锋的高潮中,同学们也把爱的双手伸向了身边的弱势群体。各个学院通过“四叶草”团支部结对孤老活动将爱的暖流涌向了孤寡老人们,有的通话联系,有的慰问谈心,极大地温暖了孤寡老人们的心。尽管细雨霏霏,但旅游学院的同学们则把阳光送到了“阳光之家”,为弱势群体送上自己的爱心。有的同学则编辑刊物进行义卖,所得善款由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支教团队长代为购买了一台数码相机,捐赠给广西田阳县五村乡雷圩中心小学。同学们还通过新浪微博、人人网站等拓展更多的志愿服务阵地,完善针对空巢老人、孤残老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伤残人士等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内容。一位参与玩活动的大一新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学习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公益慈善、志愿者精神的传扬。作为90后,我们大学生应该心怀感恩,承担起社会责任,传递温暖,传递力量,成为慈善公益的一股新鲜力量。”
媒体聚焦:志愿情满申城
师大学子不仅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学习雷锋之风,更将这股暖意感染到了校外。3月3日,以“百团进千居——青年志愿者携手社区行”为主题,几十个单位在徐汇康乐文化广场携手举行了一场上海青少年3.5学雷锋集中行动,各式各样的学雷锋活动在此展开。“七彩小屋”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服务,志愿者们表演的木偶剧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志愿者还精心编排了手语操,用手势传递志愿精神。木偶社及相关义教活动更是被新华社《弘扬雷锋精神——全国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综述》做了报道,并被刊登在中央人民政府“中国要闻”版块中。开学以来,我校学子“学雷锋”先进事迹先后被《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东方网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深入思考: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
此外,为更进一步探讨雷锋精神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与学习, 3月3日下午,“雷锋精神在21世纪中国的道德价值及其践行”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西部会议中心五号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与校团委共同主办,上海伦理学会副会长周中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玉花、“每周广播电视报”总支书记张义华、同济大学教授邵龙宝、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王荣发等20多名专家,与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及分团委书记、优秀志愿者代表共同研讨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围绕着青年的价值观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全社会学雷锋的群景图中,处处可见师大人的身影,师生们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诠释当代雷锋精神。同时,学校还将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与学校的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形成常态化的学雷锋机制,让雷锋精神在师大人的心中不断传承,更成为校园的主流价值取向。
(供稿、摄影: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