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学校举行“3+3”教师教育创新班全体导师工作会议。副校长丛玉豪出席并做重要讲话,研究生处、教务处、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教师参加会议。
丛玉豪在会上强调指出,我校对师范生的培养具体要求是“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凸显教师教育特色,学校日前成立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委员会”,各专业也在筹建“学科教育教研室”。作为创新班,“3+3”教师教育要走在学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前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集思广益、认真总结。
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总结了历年“3+3” 教师教育创新班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强调了实践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学科带头人蔡宝来教授总结了“3+3”去年的工作情况,并提出了本学年的课程教学安排、实践环节的革新、应届毕业生论文答辩形式的改革、学术沙龙等问题;相关教师介绍了教育实践和课程管理工作安排和前两届就业情况。
会上,导师们围绕“3+3”教师教育创新班的培养方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供稿:教育学院 作者:吴晓雯)
丛玉豪在会上强调指出,我校对师范生的培养具体要求是“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凸显教师教育特色,学校日前成立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委员会”,各专业也在筹建“学科教育教研室”。作为创新班,“3+3”教师教育要走在学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前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集思广益、认真总结。
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总结了历年“3+3” 教师教育创新班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强调了实践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学科带头人蔡宝来教授总结了“3+3”去年的工作情况,并提出了本学年的课程教学安排、实践环节的革新、应届毕业生论文答辩形式的改革、学术沙龙等问题;相关教师介绍了教育实践和课程管理工作安排和前两届就业情况。
会上,导师们围绕“3+3”教师教育创新班的培养方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供稿:教育学院 作者:吴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