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哲学史”召开开题论证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1-16浏览次数:2650


         1月1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哲学史(1949-2009)”开题报告会在我校会议中心举行。校长助理刘晓敏、市教委科技处副处长仓平,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所所长杨国荣,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所赵修义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田文军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方松华研究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何萍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经理刘广汉,我校社科处、宣传部负责人以及项目课题组成员等出席了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会上,刘晓敏致欢迎词,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当代中国哲学史(1949-2009)”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表示祝贺。他强调此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我校在此项目上的又一次重大收获,是提升我校哲学学科研究实力的标志性突破,希望课题组拿出精品力作,为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做出贡献。

        会上,项目组首席专家陈卫平教授汇报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各个子课题的具体内容以及课题启动的准备工作。

        与会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充分地论证,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认为该项目非常重要,是第一个当代中国哲学史体裁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华东师范大学赵修义教授认为题目非常重要,但难度也非常大,对陈卫平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的学术勇气表示钦佩。杨国荣教授肯定了该项目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几十年以来相关的研究中,泛泛的研究多,真正的成果少,该课题论证充分、条理清楚,显示出该成果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专家们认为该项目的设计不是资料的编汇和罗列,而是系统、深入学术研究,在总的设计中,提出一个“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总问题,把当代中国哲学的演变与中国社会的变革联系在一起考察,解答中国向何处去,切中了时代中心问题,这是该课题的突出创新点。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具有无可比拟的原创性。从课题的准备情况看,其目标明确、思路明晰、论述充分、前期准备扎实,研究团队强大、研究计划可行,达到了开题条件。

        专家们希望课题组成员要有高度的学术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课题质量,按时完成项目,为当代中国哲学奉献出一部学术精品,为中国现当代哲学史提供一个范式。专家建议学校和科研部门积极为课题组提供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人员和物质保障,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并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管理。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一些建议性建议。

        仓平对该项目的中标表示祝贺,并对我校在组织策划重大项目方面的工作及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市教委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希望课题组做好设计规划,协调好研究力量,推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学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报告会最后,陈卫平教授感谢与会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将会认真总结吸收专家的建议,力争高质量地完成项目预定研究任务。社科处负责人希望课题组早谋划、早启动,高质量地顺利完成研究目标。

(供稿、摄影:社科处)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