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1)”在上海师大青年学院隆重举行。本届论坛在共青团中央指导下,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共青团上海市委主办。论坛以“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为主题,收到参会论文332篇,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区的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研究专家、学者近三百人到会,并将围绕社会管理与青少年工作创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经举办了六届,在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在各届论坛联合主办方的精心组织下,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研究工作者的年度盛会,成为交流思想、涌现成果、广交朋友、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长汪鸿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潘敏,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上海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马伊里,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王易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安国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李家华,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曾锦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刘俊彦,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夏科家、徐未晚,青年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褚敏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论坛。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发表了题为“进一步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履行共青团职责”的重要讲话。汪鸿雁在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指出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领域:一是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增强共青团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三是以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为重点,做好流动青年的组织化梳理和服务工作;四是引导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五是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汪鸿雁希望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研究者要提高认识,顺势而为,把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与履行团的四项基本职能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多重路径,推动共青团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新贡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研究员作了题为“当代青年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旨演讲。郗杰英认为,社会管理创新是促进青年发展的内在要求,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青年的权利和责任,创新社会管理是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他指出,青年发展需求的整体变化,新青年社会阶层的差异性发展需求,青年人口大的规模流动,青年通过网络实现社会参与的需求,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新的挑战。在社会管理中,积极回应青年诉求:一是要畅通青年表达诉求的渠道;二是要建立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提高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和能力;四是在加强公共服务中把青年发展摆在更重要位置;五是用群众特别是青年喜欢和熟悉的方式创新社会管理。
论坛还邀请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就“社会管理创新:挑战与趋势”,上海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马伊里就“上海社团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王易鸣就“香港社会管理与青年工作”发表了主题演讲。
本届论坛特邀袁岳(第一财经“头脑风暴”主持人)、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廉思(首都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郑长忠(复旦大学青年组织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郁进(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副总干事)、张斌峰(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项目执行主任)、于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骆新(“东方卫视”节目主持人,资深媒体人)、邓飞(《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发起人)、刘寅斌(新浪网传播顾问)等专家学者,以“头脑风暴”、微博直播的方式,就“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网络•表达”进行主题研讨。
论坛还按照“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共青团工作”、“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与青少年发展”、“流动与留守少年儿童的社会支持”和“社会管理创新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四个专题,举办了分论坛。
本届论坛于10月23日下午圆满结束。
(供稿:青年学院)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经举办了六届,在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在各届论坛联合主办方的精心组织下,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研究工作者的年度盛会,成为交流思想、涌现成果、广交朋友、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长汪鸿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潘敏,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上海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马伊里,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王易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安国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李家华,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曾锦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刘俊彦,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夏科家、徐未晚,青年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褚敏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论坛。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发表了题为“进一步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履行共青团职责”的重要讲话。汪鸿雁在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指出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领域:一是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增强共青团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三是以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为重点,做好流动青年的组织化梳理和服务工作;四是引导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五是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汪鸿雁希望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研究者要提高认识,顺势而为,把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与履行团的四项基本职能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多重路径,推动共青团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新贡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研究员作了题为“当代青年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旨演讲。郗杰英认为,社会管理创新是促进青年发展的内在要求,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青年的权利和责任,创新社会管理是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他指出,青年发展需求的整体变化,新青年社会阶层的差异性发展需求,青年人口大的规模流动,青年通过网络实现社会参与的需求,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新的挑战。在社会管理中,积极回应青年诉求:一是要畅通青年表达诉求的渠道;二是要建立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提高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和能力;四是在加强公共服务中把青年发展摆在更重要位置;五是用群众特别是青年喜欢和熟悉的方式创新社会管理。
论坛还邀请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就“社会管理创新:挑战与趋势”,上海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马伊里就“上海社团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王易鸣就“香港社会管理与青年工作”发表了主题演讲。
本届论坛特邀袁岳(第一财经“头脑风暴”主持人)、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廉思(首都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郑长忠(复旦大学青年组织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郁进(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副总干事)、张斌峰(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项目执行主任)、于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骆新(“东方卫视”节目主持人,资深媒体人)、邓飞(《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发起人)、刘寅斌(新浪网传播顾问)等专家学者,以“头脑风暴”、微博直播的方式,就“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网络•表达”进行主题研讨。
论坛还按照“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共青团工作”、“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与青少年发展”、“流动与留守少年儿童的社会支持”和“社会管理创新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四个专题,举办了分论坛。
本届论坛于10月23日下午圆满结束。
(供稿:青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