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银龄义工”倍受关注 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并予高度评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0-08浏览次数:2663


       重阳佳节之际,沪上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开展银龄义工活动,并纷纷予以高度评价。

       10月5日,《新民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的“今天我们怎样助老养老?”一文中提到:“上海师范大学30多位退休教职工,发起‘银龄互助义工’活动,联系帮助年老体弱的高龄老同事”,并在第二版进行了专题介绍。新闻晚报第二版、东方网上海要闻、解放网灯主流媒体均进行了专题报道。10月6日,解放日报在“本市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一文中提高了我校银龄义工活动,并在第二版“要闻版”进行了具体报道。江苏省门户网站中国江苏网以“建议推广上海‘银龄义工’养老模式”为题,高度评价了我校银龄义工活动,并建议“总结、借鉴和推广上海‘银龄义工’养老模式。”新华网、人民网、上海政府网、上海热线、中国日报网等主流网站等都转载了相关报道,部分报道摘编如下:

       解放日报:退休教职工“以老助老”
      来源:解放日报 2011年10月6日
      标题:退休教职工“以老助老”
      记者:徐瑞哲
      转载:新华网、人民网、上海政府网、新浪网、搜狐网、东方网

  敬老日,一批相对年轻的老者为更年长的老者当起了志愿者。上海师大退休教职工自发组织“银龄互助义工”活动,通过结对、慰问、交流等方式“以老助老”,将同龄关爱送给更需帮助的平辈人。
  
        长期从事老龄工作研究的上师大范能船教授介绍,目前许多地方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以老助老’属于新型的居家养老,既可发挥低龄老年人的余热余力,也可关怀一些自理困难的老人,是老年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新模式。”他乐呵呵地说:“虽然我已年过古稀,但在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眼里,我就是年轻人。”
  
        活动发起后,参与人数日渐增多,现已有30多人“认领”对子,形成了互助网络。生活条件好的,关注经济困难的;健康状况好的,探视患病卧床的。“老义工”们说: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助我,咱相互间都有照应了。
        链接地址:http://www.jfdaily.com/a/2344167.htm


        新民晚报:上师大推“以老助老”模式
       来源:新民晚报 2011年10月5日
       标题:条件好的关心困难的,健康的探望患病的 上师大推“以老助老”模式
       记者:王蔚
       转载:人民网、东方网、新民网、新浪网

        今天是重阳节。上海师范大学一群退休教职工发起“银龄互助义工”活动,在申城率先探索“以老助老”的新模式。 
 
      “银龄互助义工”是由年岁较低的老人关心年龄较大的老人,生活条件好的老人关心有困难的老人,健康状况佳的老人探望患病卧床的老人,从而实现“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助他”的“以老助老”关爱老人的氛围与方式。活动发起短短几天,报名人数日渐增多,现在已有30多位老人“认领”了任务。 

       上海师大退管会负责人介绍说,学校按退休教职工的居住地分块建立了联系小组,以往的关爱老人活动都是退休教工间的一些个人形式的互帮互助,而现在的“银龄互助义工”活动则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链接:http://xmwb.news365.com.cn/yw/201110/t20111005_3150410.htm


        新闻晚报:上师大退休教工争当“银龄义工” “以老助老”探索养老新模式
        来源:新闻晚报 2011年10月5日
        标题:上师大退休教工争当“银龄义工” “以老助老”探索养老新模式
        记者:张茜茜
        转载:解放网、东方网、新民网

        今天是重阳节,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获悉,该校退休教职工发起“银龄互助义工”活动,一批有热情、有责任心的相对低龄的健康老人有组织地行动起来,通过结对子、慰问、交流等方式,“以老助老”,将关爱送到其他更需要帮助的老人心中。活动发起不过月余,报名人数日渐增多,现在已有30多人,并已“认领”任务开展义务工作。

       长期进行老龄工作和研究的上师大范能船教授介绍,“银龄互助义工”是老年人“以老助老”的一种新方式,既可以发挥低龄老年人的余热,也可以关怀有困难的老人,是老年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新方式。

      “老人互助的善举在学校退休教工中有着良好的基础”,上师大退管会负责人介绍,该校按退休教职工的居住地分块建立联系小组,退休教工间一直都有个人形式的互爱互助。而“银龄义工”活动则是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先由退管会协助退休块组长排摸块内退休人员的情况,制定互助计划,选定义工人员,定期定点服务。这种服务工作以关怀慰问为主要方式,同时根据义工的情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可适当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上师大对老人的人文关爱、人文关怀、人情关切的氛围浓郁,积极探索老年保障社会化的有效途径。目前这项活动的范围以上师大周边地区为主。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1-10/05/content_668312.htm

       东方网:古稀老人做"银龄义工" 为耄耋老人志愿服务
       来源:东方网
       标题:古稀老人做"银龄义工" 为耄耋老人志愿服务
       记者:孙晓菲
       转载:新民网
  上海师范大学的退休教授范能船已过古稀之年,本属于“被照顾”的人群,但最近他却当起了“银龄义工”,为八九十岁的其他老教师服务。范教授说,在他们眼里,我就是年轻人。能发挥余力为老朋友、老同事解决困难,自己也得到了满足。
  
       重阳节来临前夕,上海师大退休教职工发起“银龄互助义工”活动,探索老年人“以老助老”的养老新方式。由年岁较低的,关心年龄较大的;生活条件好的,关心有困难的;健康状况好的,探望患病卧床的。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助你,老人间相互有个关照,形成一个互助网络。活动发起不过月余,报名人数日渐增多,目前已有30多人“认领”任务开展义务工作。

       上海师大退管会负责人介绍,“银龄义工”不是“钟点工”,更不是保姆,而是以关怀慰问为主要方式,积极探索老年保障社会化的有效途径。目前,很多地方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各具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老助老,既可以发挥低龄老年人的余热,也可以关怀有困难的老人,是老年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新方式。”
       链接:http://sh.eastday.com/qtmt/20111005/u1a926968.html

       中国江苏网:建议推广上海“银龄义工”养老模式
       来源:中国江苏网
       标题:建议推广上海“银龄义工”养老模式
       作者:毛开云
       转载:人民网、和讯网、中国养老信息网

       上海师范大学的退休教授范能船已过古稀之年,本属于“被照顾”的人群,但最近却当起了“银龄义工”,为八九十岁的其他老教师服务。范教授说:“在他们眼里,我就是年轻人。能发挥余力为老朋友、老同事解决困难,自己也得到了满足。”(10月5日东方网)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3%,这对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了严峻挑战。
  
        生存,是人生第一要义。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前提。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各具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基本保障。
  
       今年重阳节前夕,上海师大退休教职工发起“银龄互助义工”活动,探索老年人“以老助老”的养老新模式由年岁较低的,关心年龄较大的;生活条件好的,关心有困难的;健康状况好的,探望患病卧床的,试图建立一个“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助你”的老人之间相互关照的互助网络。活动发起一个多月,报名人员非常踊跃,重阳节当天竟有30多人“认领”任务开展义务工作,范教授仅是其中之一。
  
       上海师大退管会负责人介绍,“银龄义工”不是“钟点工”,更不是保姆,而是以关怀慰问为主要方式,积极探索老年保障社会化。“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老助老,既可以发挥低龄老年人的余热,也可以关怀有困难的老人,是老年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新方式。”
  
        人有类聚,物以群分。无论年轻的老人还是年老的老人,只要他们在一起,就有很多共同语言。拉拉家常、谈谈儿女、跳跳老年迪斯科、唱唱“革命老歌”等,不仅愉悦身心,而且焕发精神,对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很有作用。所以,建议总结、借鉴和推广上海“银龄义工”养老模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只有在全社会形成“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助你”的良好风尚,老年朋友才能越活越年轻、越过越幸福。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国1.78亿老年朋友一定能“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链接地址:http://review.jschina.com.cn/system/2011/10/06/011797174.shtml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