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晚,新学期“形势与政策”课首场报告会在奉贤校区八角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作题为《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使命与师大学子愿景》报告,吸引了近二百名学子前往聆听。

陆建非教授从一名多年从事外事工作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专家角度出发,和同学们畅谈了他对现代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化人才标准等方面的见解,指出大学是一套创新或创造体系,一个社会思想库,一种民族精神,一座城市文化高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应依托国际交流和合作,加快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播。作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双语或多语能力,多元文化通晓度与适应性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陆建非教授描绘了师大学子愿景,即国际视野大幅拓展、互惠交流日趋频繁、合作层次明显提高、项目内容趋向多样。希望师大学子们在学习中培养国际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报告会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拓宽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使同学们更加明晰自身未来的发展。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将在上学期“每月一讲”的实践基础上,继续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课程实效性,同时将在辅导员队伍中建立一支核心团队,通过集中备课,专家帮带,考核筛选,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陆建非教授从一名多年从事外事工作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专家角度出发,和同学们畅谈了他对现代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化人才标准等方面的见解,指出大学是一套创新或创造体系,一个社会思想库,一种民族精神,一座城市文化高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应依托国际交流和合作,加快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播。作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双语或多语能力,多元文化通晓度与适应性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陆建非教授描绘了师大学子愿景,即国际视野大幅拓展、互惠交流日趋频繁、合作层次明显提高、项目内容趋向多样。希望师大学子们在学习中培养国际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报告会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拓宽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使同学们更加明晰自身未来的发展。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将在上学期“每月一讲”的实践基础上,继续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课程实效性,同时将在辅导员队伍中建立一支核心团队,通过集中备课,专家帮带,考核筛选,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供稿:学工部 摄影:张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