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曙明计划”(2011-2015年)签约捐赠仪式在外宾楼101室举行。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基金会副理事长王莲华主持。原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荣华,原全国政协常委、基金会副理事长邓伟志,原上海市委常委、警备区政委、基金会副理事长戴长友,基金会理事、监事,日本原交通部大臣佐藤敬夫,东京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家飯森範親等一行,韩哲一家属等。校党委书记、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陆建非,校长张民选,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团委,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爱心企业,我校西部支教志愿者代表,研究生支教团代表等出席了此次仪式。

校长张民选代表学校,向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韩老家属以及远道而来的日本友人、爱心企业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赞扬了“曙明计划”一年来为我校志愿者、西部地区教育扶植所做出的贡献。
根据协议,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将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30万元人民币,用于“曙明计划”项目实施。仪式上,校长张民选与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秘书长韩烽火现场签约;王荣华代表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向校基金会捐赠本年度第二笔15万元善款(第一笔15万元善款已于2011年5月6日捐赠到账),陆建非代表校基金会接受捐赠并颁发捐赠证书。
仪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潘文岚、云南孟连支教志愿者王雄、广西田阳支教志愿者毋政印及校团委书记戴冰分别发言,汇报了他们在“曙明计划”活动中的收获,介绍了志愿者的支教生活和西部当地的教育现状。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曙明计划”是一份寄托着韩哲一老前辈美好期望的项目,在这一年里,它给予了他们贴心的帮助和真切的关怀,这种关注和支持给予了志愿者们巨大动力,更坚定了他们为西部教育做贡献的信念。
陆建非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学校、上师大志愿者以及受益者向韩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高度赞扬‘曙明计划’为云贵地区提供的教学和生活保障,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陆书记说:“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很多用于扶植西部教育发展的专项基金,从教学仪器设备捐赠,到西部山区一线教师来沪培训,每一个项目都从西部实际需要出发,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帮助那里的师生。”此外,“我们上海师大学生的志愿者精神已经形成一种品牌效应,不仅在世博会、世游赛等重大国际活动中表现出崇高的志愿者精神,而且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发扬传承,如与退休孤老结对上门服务等。我校注重让大学生到困难地区了解国情民意,体验教育存在的地区差异。让大学生在支教体验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孕育博大爱心,将一种同情的本能变为一股乐于助人的激情和动力,引导他们在成才之后不忘感恩助者,回报社会。”在讲到慈善捐赠时,他强调,“教育强,国家强;教育兴,社会兴。我们要实现从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慈善伦理和捐赠文化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跟我们合作的企业和个人,并不一定都是财大气粗的,但他们的心是火热的,是真诚的,所以不论他们捐多捐少,我们都会按照捐赠者意愿把善款用好。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也欢迎外国友人以各种形式促进上海师范大学事业发展,为志愿服务项目添砖加瓦。”
随韩哲一家属前来的日本友人、原交通大臣佐藤敬夫说:“我已经33年没有来上海来,33年前我作为日本国会议员访问了北京、西安、上海。今天我在上师大音乐学院听到民乐团演奏《我的祖国》,不禁热泪盈眶。刚才陆书记的讲话,给了我深刻启发,无论是音乐学院的演出还是出席此次会议,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佐藤敬夫现场为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捐赠1万元,并表示下次一定要多捐一些,并将长期关心、参与各项基金会的活动。在仪式最后,日本东京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家饭森范亲代表东京交响乐团表达了希望与我校合作的意愿,初步拟定在明年中日恢复邦交40周年之际,在上海共同举行音乐会,希望通过音乐,加强中日两国的交流和发展。
据悉,此次捐赠仪式,正值双方合作共建“曙明计划”一周年纪念日。在“曙明计划”实施一年时间里,校基金会联合校团委、组织部、法政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家部门和学院关心帮助西部志愿者(长期支教),不仅为他们提供生活费、交通费等物质帮助,而且通过定期制作支教专刊、举办支教橱窗画展等多种形式,为志愿者带去了精神鼓励,在师大校园里弘扬爱国爱教、奉献西部的高尚精神。根据此项五年合作协议,曙明计划”将逐渐扩大项目资助人群和地区,同时丰富资助方式,从广度和深度入手,全面提升对西部教育的扶持力度。
附:韩哲一简介
韩哲一(1914.7—2011.7),男,原名韩同臣、韩宝华,回族,山东禹城人。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上海市原副市长。党的八大代表,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7月7日19时18分,韩哲一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8岁。
2010年5月19日,韩哲一同志拿出自己毕生积蓄51万元,上汽集团、江南造船厂、宝钢集团、上海石化等单位各出资50万元联合发起成立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基金会资金主要用于奖励上海立志去贫困地区、边疆和革命老区从教人员;资助上海教育扶贫公益项目;与有关机构开展合作交流。

校长张民选代表学校,向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韩老家属以及远道而来的日本友人、爱心企业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赞扬了“曙明计划”一年来为我校志愿者、西部地区教育扶植所做出的贡献。
根据协议,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将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30万元人民币,用于“曙明计划”项目实施。仪式上,校长张民选与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秘书长韩烽火现场签约;王荣华代表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向校基金会捐赠本年度第二笔15万元善款(第一笔15万元善款已于2011年5月6日捐赠到账),陆建非代表校基金会接受捐赠并颁发捐赠证书。
仪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潘文岚、云南孟连支教志愿者王雄、广西田阳支教志愿者毋政印及校团委书记戴冰分别发言,汇报了他们在“曙明计划”活动中的收获,介绍了志愿者的支教生活和西部当地的教育现状。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曙明计划”是一份寄托着韩哲一老前辈美好期望的项目,在这一年里,它给予了他们贴心的帮助和真切的关怀,这种关注和支持给予了志愿者们巨大动力,更坚定了他们为西部教育做贡献的信念。
陆建非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学校、上师大志愿者以及受益者向韩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高度赞扬‘曙明计划’为云贵地区提供的教学和生活保障,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陆书记说:“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很多用于扶植西部教育发展的专项基金,从教学仪器设备捐赠,到西部山区一线教师来沪培训,每一个项目都从西部实际需要出发,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帮助那里的师生。”此外,“我们上海师大学生的志愿者精神已经形成一种品牌效应,不仅在世博会、世游赛等重大国际活动中表现出崇高的志愿者精神,而且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发扬传承,如与退休孤老结对上门服务等。我校注重让大学生到困难地区了解国情民意,体验教育存在的地区差异。让大学生在支教体验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孕育博大爱心,将一种同情的本能变为一股乐于助人的激情和动力,引导他们在成才之后不忘感恩助者,回报社会。”在讲到慈善捐赠时,他强调,“教育强,国家强;教育兴,社会兴。我们要实现从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慈善伦理和捐赠文化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跟我们合作的企业和个人,并不一定都是财大气粗的,但他们的心是火热的,是真诚的,所以不论他们捐多捐少,我们都会按照捐赠者意愿把善款用好。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也欢迎外国友人以各种形式促进上海师范大学事业发展,为志愿服务项目添砖加瓦。”
随韩哲一家属前来的日本友人、原交通大臣佐藤敬夫说:“我已经33年没有来上海来,33年前我作为日本国会议员访问了北京、西安、上海。今天我在上师大音乐学院听到民乐团演奏《我的祖国》,不禁热泪盈眶。刚才陆书记的讲话,给了我深刻启发,无论是音乐学院的演出还是出席此次会议,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佐藤敬夫现场为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捐赠1万元,并表示下次一定要多捐一些,并将长期关心、参与各项基金会的活动。在仪式最后,日本东京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家饭森范亲代表东京交响乐团表达了希望与我校合作的意愿,初步拟定在明年中日恢复邦交40周年之际,在上海共同举行音乐会,希望通过音乐,加强中日两国的交流和发展。
据悉,此次捐赠仪式,正值双方合作共建“曙明计划”一周年纪念日。在“曙明计划”实施一年时间里,校基金会联合校团委、组织部、法政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家部门和学院关心帮助西部志愿者(长期支教),不仅为他们提供生活费、交通费等物质帮助,而且通过定期制作支教专刊、举办支教橱窗画展等多种形式,为志愿者带去了精神鼓励,在师大校园里弘扬爱国爱教、奉献西部的高尚精神。根据此项五年合作协议,曙明计划”将逐渐扩大项目资助人群和地区,同时丰富资助方式,从广度和深度入手,全面提升对西部教育的扶持力度。
(供稿:校基金会 摄影:孟群)
附:韩哲一简介
韩哲一(1914.7—2011.7),男,原名韩同臣、韩宝华,回族,山东禹城人。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上海市原副市长。党的八大代表,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7月7日19时18分,韩哲一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8岁。
2010年5月19日,韩哲一同志拿出自己毕生积蓄51万元,上汽集团、江南造船厂、宝钢集团、上海石化等单位各出资50万元联合发起成立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基金会资金主要用于奖励上海立志去贫困地区、边疆和革命老区从教人员;资助上海教育扶贫公益项目;与有关机构开展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