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决赛上传来捷报,我校选送的学生科研作品获得1项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我校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总数与上海交大并列全市第一。
本次“挑战杯”上海赛区决赛,全市共有50余所高校参与,共选送学生科研作品300余项,经过市科委、市科协、市教委、团市委、市学联封闭式评选,最终全市共产生特等奖10名、一等奖25名、二等奖79名。获奖作品中,商学院崔光灿老师指导的《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家庭金融支持政策调查研究》荣获上海市选拔赛特等奖;音乐学院施忠老师指导的《上海市老年艺术教育状况实证调查与研究——以老年大学为主要考察对象》、生环学院余锡宾老师指导的《高效安全水解制氢材料的合成及其发电装置的研发》、生环学院黄杉生老师指导的《新型材料石墨烯在基因及癌细胞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生环学院开国银老师指导的《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含量的研究》四个项目获上海市选拔赛一等奖;生环学院余锡宾老师指导的《高效隔热阻燃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教育学院吴念阳老师指导的《为“小候鸟”插上隐形的翅膀——流动儿童关爱对策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获上海市选拔赛二等奖。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获得者将代表我校参加今年10月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自2009年以来,我校成立了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多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学生科研创新工作。各学院都非常重视学生科研,数十位教授专家鼎力支持、亲自指导“挑战杯”孵化项目;借助大学生科技节等校园文化平台开展种类多样的学生科研活动,形成了深入专业学习、参与科学研究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并培养出了一批学生科研梯队,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科研项目。
“挑战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是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已成为国内各高校展示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供稿:科技处、社科处、校团委)
本次“挑战杯”上海赛区决赛,全市共有50余所高校参与,共选送学生科研作品300余项,经过市科委、市科协、市教委、团市委、市学联封闭式评选,最终全市共产生特等奖10名、一等奖25名、二等奖79名。获奖作品中,商学院崔光灿老师指导的《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家庭金融支持政策调查研究》荣获上海市选拔赛特等奖;音乐学院施忠老师指导的《上海市老年艺术教育状况实证调查与研究——以老年大学为主要考察对象》、生环学院余锡宾老师指导的《高效安全水解制氢材料的合成及其发电装置的研发》、生环学院黄杉生老师指导的《新型材料石墨烯在基因及癌细胞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生环学院开国银老师指导的《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含量的研究》四个项目获上海市选拔赛一等奖;生环学院余锡宾老师指导的《高效隔热阻燃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教育学院吴念阳老师指导的《为“小候鸟”插上隐形的翅膀——流动儿童关爱对策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获上海市选拔赛二等奖。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获得者将代表我校参加今年10月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自2009年以来,我校成立了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多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学生科研创新工作。各学院都非常重视学生科研,数十位教授专家鼎力支持、亲自指导“挑战杯”孵化项目;借助大学生科技节等校园文化平台开展种类多样的学生科研活动,形成了深入专业学习、参与科学研究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并培养出了一批学生科研梯队,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科研项目。
“挑战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是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已成为国内各高校展示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供稿:科技处、社科处、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