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师大创客有了“家” 上海师大创新创业孵化园启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05浏览次数:300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7年5月5日
标题:师大创客有了“家” 上海师大创新创业孵化园启用
记者:金寒草

        本网讯(记者 金寒草) 温馨舒适的洽谈区,整洁明亮的办公单间,与母校比邻而居……现在,上海师范大学的青年创客们也有了自己的“家”。昨天(5月4日),上海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园敞开大门,迎来首批7家创客企业入驻。

        打造师大创客的“温馨据点”

       在上海师大念本科期间,周琪捷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写出了一套专为视障人士量身打造的综合性上网辅助程序,踌躇满志地走上的创业之路。然而,自学校毕业两年间,青年创客和他的蛋挞科技把程序越写越完善,却已经搬了三次“家”。

       “最先是在家里办公,后来我们搬到了田林路的创业基地,再后来换到斜土路的写字楼里。”周琪捷和他的小伙伴们一直在寻找“更合适”的“据点”。

        最后,他们还是回到了母校,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上海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启动仪式上,周琪捷代表首批入驻企业接受了上海师范大学“创客护照”。

        凭此护照,在园内入驻的青年创客们将享有孵化园所提供的物理空间、培训咨询、创业基金、融资担保等一系列创业服务,帮助他们把好的创业想法在现实中扎根落实。

        据了解,上海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园坐落于徐汇区桂林路68号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园区面积约2200平方米,是位于上海南徐汇国际商务区的核心区域,具有现代服务业聚集、商务氛围浓厚、国际化程度较高等独特地区优势。

         孵化园将聚焦创新教育和文化创意两大特色,面向校内外通过“项目+团队”进入的方式参与孵化,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政府导向政策、企业创新要素、社会各方资源,为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及团队提供孵化物理空间、培训咨询、创业基金、融资担保等相关服务。

        “在这里,我们不单单拥有了办公室,有了一个实体的‘家’,同时也拥有了一个能够和其他创客交流的平台。”周琪捷表示,在这个空间里,创业者们可以实现商业互动和资源共享,来自上海师大的创业导师为入驻企业带来的资源灌注,这些都无形之中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商机。

        助圆师大创客的“创业梦”

        创业伊始,周琪捷也有烦恼。

        “真正做了才知道,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周琪捷坦言,和从大公司跳出来“单干”的高级经理人和技术人员来创业不同,大学生“一没有核心技术,二没有经验,三没有钱”,“只是一腔理想和热血的话,实际上根本没办法完成创业”。

        周琪捷的烦恼也成为上海师范大学改革双创教育的“准绳”。

        据介绍,2008年全民创业的第一波浪潮袭来,上海师范大学开始关注本科生课程改革,由商学院开设了一系列创新创业选修课。随后,双创课程逐步进入本科生通识教育,成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一环。2013年,上海师范大学创业计划书大赛覆盖全校所有班级,让学生从一份计划书做起,走进双创,了解双创。
在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近年来上师大整合校内外各项资源,联合学校教学、科研资源,以“挑战杯”和“创青春”两项全国赛事为孵化平台,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类活动。此外,学校每年还坚持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年均资助项目260余项,实现两校区学子的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学子创新创业能力。
2015年底,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会在上海师范大学成立分会。成立一年来,上海师大分会已受理创业项目申请近30项,立项资助10个,周琪捷也成为首批受益者之一。

        “有了资金,现在还有了场地。”坐在位于上海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办公室里,周琪捷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上海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刘佳看来,有了“资金”、“场地”,青年创业者更需要“商机”。
“上师大孵化园启用,让学校成为学生创客的‘背书’,广泛邀请社会关注大学生创业。”刘佳认为,大学生创客在市场大环境中天生处于薄弱地位,有学校为学生“写保证书”,让投资者心理更有底,“这里提供了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直观的‘创业清单’。”

        目前,孵化园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先后被授予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联盟、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等称号。

链接地址: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7/05/05/2080515.html

媒体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