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学校要让教师发展 教育要给孩子“留白”——蔷薇小学:亮出“成功密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1-13浏览次数:1992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2013年11月6日 2版 新闻 版面头条
标题:学校要让教师发展 教育要给孩子“留白”——蔷薇小学:亮出“成功密码”
记者:荀澄敏

        日前,一则由《世界是平的》作者、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写的“The Shanghai Secret (上海的秘密)”刊登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这篇文章一经刊发便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上海公办小学的办学质量”上。托马斯·弗里德曼与全球教育机构联盟 Teach For All及其中国合作机构“美丽中国”考察团一同访问上海市闵行区蔷薇小学后,感叹:“上海小学成功的秘密,便是没有秘密,只是在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时间里执行优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蔷薇小学究竟给了托马斯·弗里德曼怎样的震撼?为寻找“蔷薇”背后的“成功密码”,本报记者走进这所位于闵行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一探究竟。

  学校要给予教师发展的空间

  蔷薇小学位于闵行区梅龙镇的蔷薇新村内,这是一所真正意义上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目前该校有40%是外来随迁子女。“我们所面对的孩子,大多来自普通家庭。”无法改变生源,只能抓住每个机会,提升教学质量,校长沈珺介绍说,目前该校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3岁,“随着80后、90后新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充,过几年,平均年龄还会下降。”

  这样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为何会得到海外专家的盛赞?从上海师大毕业两年的英语教师李腾蛟,如今已经是学生们眼中的“明星教师”,他不仅能用流利的英文进行教学,更能很好地把控课堂节奏。李腾蛟说他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每周除了固定的教研活动、年级组活动之外,师徒带教的模式也让他受益匪浅。

  其实,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组,听课、评课、备课、磨课,在上海早已司空见惯。不过在蔷薇小学,沈珺却在不同教研组之间引入了竞争活动,“不同的教研团队也需要有互动和竞争。”因此,每次在教研培训中,不同教研团队都会有充满创意的开场,比如用废旧光盘来制作“环保衣”、会唱会跳的老师们都表演一段……

  十年来,沈珺在蔷薇为教师们营造了“家”的感觉,“我特别鼓励教师学习,无论是日常校内外的教研学习,还是进一步深造。”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应该是教师发展的地方。为此,沈珺特批考上英国著名大学的教师全脱产深造一年,“要给予教师发展的空间,更要给予教师一种信任。”

  把孩子认为的大事做大

  教师教研的“中国高效模式”,固然让托马斯·弗里德曼一行高度认同,但更重要的是蔷薇小学里每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和快乐。在孩子们与 Teach For All 一行的交流中,蔷薇的孩子们毫不羞涩地与老外教师交流着他们的梦想、喜欢学校的理由。

  如何让孩子们自信起来?这是沈珺一直思考的问题,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我们要鼓励孩子敢梦、敢想、敢做。”为此,蔷薇小学推出了“红领巾信用社”,每个学生都可以用良好的表现换取“点币”,并用“点币”来实现各自的梦想:带父母看一场电影、换取学校农场的蔬菜等等。

  快乐的圆梦行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懂得“自己行”,更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沈校长,我想用‘点币’换无作业日,可为什么无作业日不能是星期五呢?”“沈校长,我和小伙伴‘点币’共同换了一场与男老师们的足球赛,可为什么我只是手球,老师就把我罚下场了呢?”……在蔷薇小学,每学期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大胆”地向校长提出质疑。

  “既然孩子们觉得是大事,那我们就把这些事做大。”沈珺笑着说,“尊重孩子,在蔷薇并不只是一句口号。”无作业日能不能放在周五?为此,沈珺找来班主任和孩子一起探讨,无作业日是否意味着不掌握知识点?周五不做作业,又是否会造成下周一的知识挤压呢?在民主的讨论下,孩子、教师、校长一起达成共识。“行要告诉孩子行的理由,不行同样也要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孩子。”沈珺说,“那个提出手球不该罚下场的孩子,我让他好好学习国际足球比赛规则,由他重新来组织一场真正足球比赛。”

  “如果一个孩子不喜欢学校,那他肯定不会喜欢学习。”沈珺希望,蔷薇的孩子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学会改变。

  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所有天才都被发现

  弗里德曼和其他“Teach For All”考察团成员能够真正深入探寻上海普通公办学校,这背后的牵线者是著名教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教授,弗里德曼一行提出希望能够到上海普通公办小学去实地看一看,为此,张民选推荐了闵行区蔷薇小学、上海市实验学校和长宁区适存小学。

  如果非要说蔷薇小学成功的秘密,张民选说无非是“爱生、善教、乐学”。一所学校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的质量。中小学校长和老师,每天都在探索课堂创新。蔷薇小学10年前还在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入问题,现在已经快速进入了信息化的提升阶段,成为了电子书包试点学校。

  通过短短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达到了欧美国家300年的发展水平。“我们对我们的教育要有自信,上海未来30年教育发展的目标就是把底部托高,让教育质量水涨船高,实现均衡发展。”张民选说,教育要给学生更多的“留白”,也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发挥出来。展望未来30年,上海的教育目标是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好,让所有的天才都能够被发现。

  “中国过去30年在基础建设和教育领域的投资,终于要获得回报了。”弗里德曼在其文章中这样写道,的确上海教育应该有这样的自信。这就像沈珺所说的那样:“这只是一个开始。”

链接地址: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3-11/06/content_18193.htm

媒体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