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格外受关注,我校尽早举办就业市场,11月20日下午1点,2009届毕业生综合类人才市场在徐汇校区西部大操场举行。千余名学生早早候场等待寻觅就业岗位。开场前一小时,数百人的长队半包围着操场外周。上海科技馆、上海对外服务公司、上海市邮政公司、中青旅上海国家旅行社有限公司、上海房屋销售(集团)公司、长宁区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复旦附中、上海英国学校等300多家用人单位(其中师范类224家)来校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蒋威宜,副校长王莲华到场,亲切慰问工作人员,并勉励毕业生调整好心态,顺利就业,勉励在校生学好专业,提升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赢得更多的机会,为社会作贡献。
较之以往,今年来设摊招聘的单位中,师范类单位数量平稳,而银行、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非师范类用人单位数量减少了三、四十家。记者在现场几乎没有看见一家旅游业、制造业、宾馆类用人单位的摊位。
中学、小学、幼儿园师资缺口较大,人员需求多。音乐学院的上海籍学生小王已经投出了两份简历。她说,找个教育单位不难,只是市区的学校招人少,远郊的学校多。
有的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只有2、3个,有的提供数十个岗位,如:上海造血干细胞有限公司提供了法务、研发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翻译行政等共97个岗位。
除师范类单位要求毕业生“能说会道,会唱会跳,多才多艺”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比较一致,他们都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对人品和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据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我校积极应对就业形势,主动出击,走访各区县人事局、教育局、企事业单位,每天上百个电话联络用人单位,还积极与校友会联系,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主动推介毕业生。各学院倡导并发动专业教师、学生家长为学生就业出力,本学期学工部已经推出10多长宣讲会,学院已举办就业指导讲座55场。学工部每两周至少举办一次就业辅导活动,每周四电话预约学生进行就业咨询。
在就业辅导中,学校和学院层面都着力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关企业招聘计划缩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就业目标,要求学生理性思考,从容就业,合理定位,把握机会;鼓励有志青年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把个人的就业意愿融入到社会的需求中,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降低就业预期,不计较工作薪酬,可以变行业就业为岗位就业。
针对市场的需求,各学院引导非师范专业学生多一种准备,考取教师资格证和学前教育资格上岗证,帮助学生拓宽了就业路径。音乐、美术专业的不少毕业生就多了上述两证。
法政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党员纪同学告诉记者,她对自己的就业一直蛮有信心,可上个月起,她向好几家单位投递了简历,一个回音也没有。她这才着急起来。通过新闻报道和辅导员的指导才知道,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压力不小。原本一心想去外资单位的她现在降低了就业预期,只要单位有规模、规范,自己能胜任的岗位她都愿意去:“不能毕业就失业,先就业,再择业嘛”!有这样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体育学院一位男生愿意去当幼儿园老师,他说,幼儿园需要有阳刚气的男老师,他本人有围棋专长,也喜欢小朋友,这样就业三方得益。
“来摸摸行情的”大三学生小戴说:“就业是个难题,我们得提前准备,丰富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增加自己求职敲门砖的含金量,自我增值,实力才是硬道理”。(韦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