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11月15日
标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成立“教育家精神种子班”,探路卓越教师早期培育
记者:颜维琦
为国育良师是师范大学的时代使命。11月12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成立“教育家精神种子班”。这不仅是师范生培养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 自2012年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便持续选拔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秀、乐教适教并立志投身基础教育的学生作为“世承学子”。多年来,“世承学子”培养成效显著,在国家及省市师范生技能大赛、“挑战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多名学生获全国和省市级表彰。已毕业的271名学生中,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高达98%以上,深受基础教育单位好评,这为“教育家精神种子班”的创立奠定了实践基础和人才储备。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军说,种子班的“新”不仅在于名字,更在于其打破壁垒的勇气和系统化设计的智慧,建设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师资发展共同体,打通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的通道,实现从“一次性培养”到“持续性成长”的转变。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蔡萌发布特色培养方案,聚焦于“教育家精神涵养”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衔接能力”两大核心,从愿景模块、使命模块、目标模块、文化模块等四维角度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实践导向”的新型教师培养体系,助推师范生成长为教育理想坚定、学科素养扎实、教学技能卓越、创新能力突出的“未来教育家”种子人才。蔡萌表示,“种子班”的学生从大一起就将深度浸润在中小学教育生态中,实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后反哺学习的良性循环。 当天,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上海市位育中学、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等五所中小学签署首批“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合作协议”,明确在职前培养目标中共同提升师范生的教师情怀、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实现从“新手”到“准优秀教师”的转变;在职后培养目标中共同助力中小学在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与研究能力,实现从“经验型”到“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跨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1986级校友、上海市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说:“这是责任与梦想的联结,我们将从‘用人方’转变为‘共同培养方’,开放优质教育资源,与上师大共同探索教育家成长的早期培育规律。”
链接地址: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daf6b0e78ee042ba85547d450878708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