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项成果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郑克鲁教授获学术贡献奖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18-11-15浏览次数:583



11月14日上午,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慧琳出席颁奖典礼并讲话,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联党组书记燕爽主持开幕式。我校部分获奖教师代表和社科处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本届上海社科评奖共评出607项优秀成果,其中学术贡献奖4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奖125项,学科学术奖438项,决策咨询和社会服务奖40项。我校共有29项成果获奖,其中学术贡献奖1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奖4项,学科学术奖24项。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主要奖励对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学界享有广泛影响和崇高声誉的在世的本市学者。其代表性成果应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 年 10 月 1 日起)公开发表、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本次共有四位先生获得新一届学术贡献奖。我校郑克鲁教授(上图右一)以其在法国文学译介与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荣获学术贡献奖。我校原校长王邦佐教授(上图左一)也因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学学科恢复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建设性阐释和中国政治发展研究做出开拓性贡献,获得学术贡献奖。

颁奖会上,周慧琳部长亲自为郑克鲁教授颁发荣誉证书。

本届上海哲社优秀成果奖在奖项设置、评审等方面与往届相比有着较大变化,首次实施初审配额制,即初审由各归口单位根据配额组织实施。针对申报程序的变化,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社科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评奖实施细则,成立校评奖委员会,邀请校外知名专家,严格按照评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评奖标准,分学科组织了初审工作,最终遴选出83项成果,并在校内进行了公示,最后报送市评奖办公室参加复审。

纵观我校今年获奖情况,有不少可喜之处:第一,再获学术贡献奖。继2016年张斌先生首次获得该奖项,实现零的突破之后,郑克鲁教授再获此殊荣;第二,一等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本届一等奖获奖8项,创我校历届哲社评奖一等奖之最,占我校全部获奖总数的28.6%;第三,获奖成果的学科分布有所拓展。本届共有11个学科的成果获奖,这也是近年来较多的一次,特别是一些应用性学科有较大突破,如国际问题研究历届没有成果获奖,法学和管理学也很少有成果获奖;第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获奖者中,4人属于80后,7人属于70后;2人是讲师职称的年轻教师。这反映和体现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梯队建设逐渐优化,学术研究后继有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此次获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奖偏少,决策咨询和社会服务奖空白等,因此,我们将及时总结本届评奖的工作经验,提前规划,力争在下一届评奖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我校获奖名单.pdf


(供稿、摄影:社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