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广受关注 逾3万人次在线观看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18-05-16浏览次数:450


适逢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举行之际,作为“节中节”的第二届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展示周”系列活动于56日至12日举行。本着普及高雅音乐、开放校园文化、展示教学成果、回馈社会关爱的宗旨,本届艺术展示周共为校内师生、市民朋友奉献了七场“梦”系列专场音乐会和五场公益讲座。这些活动很好地关切了时代主题,传播了主流价值观,彰显了国乐风采,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对原创音乐作品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示周活动期间,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党委副书记裴小倩、副校长蒋明军和来自上海市教卫党委体卫艺科处、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上海市合唱家协会的各位领导、百位老将军代表,以及我校音乐学院的党政领导先后来到现场观摩、指导。

此次艺术展示周共吸引观众6000余人,其中含网络订票观众人数700人。微信公众平台浏览量突破了30000人次。艺术展筹备半年多来,参演师生共计800人(含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实际参演人数约600人。

56-512日,在我校音乐厅举办的七场系列专场音乐会依次为:民族梦: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民族管弦乐团专场音乐会、古典梦:上海师范大学Camerata教师室内乐组专场音乐会(纪念舒伯特逝世190周年)、时代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场音乐会、家园梦:上海师范大学玉兰筝团5周年庆典音乐会、华彩梦:中国经典、原创歌剧选段专场音乐会、青春梦:上海师范大学管乐团专场音乐会、畅想梦:上海师范大学行知合唱团专场音乐会。57-11日在教苑楼C座多功能厅举办的五场公益讲座分别为:教师教育部李嘉栋副教授的《理解艺术课程:以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为例》、声乐系邬眉副教授的《民族声乐中的戏曲文化》、公共艺术教研室李伟老师的《歌声与信仰:浅谈几首原创歌曲及音乐电视创作制作体悟》、音乐科技系徐志博副教授的《音乐新媒体艺术的观念与创作思维》、舞蹈系苗小龙副教授的《当代新媒体舞蹈之旅:探究舞蹈中多媒体的应用》。

  

56日的开幕音乐会由特邀嘉宾姚申申指挥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民族管弦乐团表演,音乐会曲目涉及民乐合奏曲、器乐协奏曲、独唱(对唱)歌曲等。其中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桂好好、吴旭东两位老师分别担任了扬琴和二胡独奏,声乐系副主任郭娉婷副教授、陆蓉副教授、青年教师周燕燕(女高音)、殷为杰(男高音)则各自都担任了独唱演员。这些民族风韵突出的专场音乐会再次向观众展示了国乐的魅力,现场观众的狂热欢呼和惊喜赞叹,无言地表明了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所怀的深沉热爱和强烈自信。

57日举办了以纪念舒伯特逝世190周年为题的上海师范大学Camerata教师室内乐组专场音乐会,参演教师包括: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周进华教授(男高音)、器乐系刘洪副教授、青年教师孙萍(小提琴)、器乐系主任钱凉副教授(中提琴)、青年教师侯茹青(大提琴)、王绍磊(特邀,低音提琴)、钢琴系翁怡副教授(钢琴)。音乐会选取了舒伯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以及艺术歌曲等曲目,展现了弦乐高中低乐器、弦乐组与钢琴、钢琴与声乐等多种合作艺术。

   


58日由音乐学院公共艺术部的李伟、潘幽燕、蔡小艳三位老师领衔,携两位特邀嘉宾——青年男高音刘紫光、张优共同上演了一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专场音乐会,为观众们演唱了一批具有怀旧风格的老歌和洋溢时代精神的红歌,包括赞美祖国的《我爱你中国》《我的中国心》、颂扬党性光辉的《永远的信仰》、表达故土情怀的《乡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以及讴歌幸福生活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亲切熟悉的旋律和具有回忆色调的舞台画面,激发了现场观众的高昂兴致,许多朋友禁不住哼着旋律、打着节拍与台上演员相唱和。

  

  59日上海师范大学玉兰筝团5周年庆典音乐会由该筝团的艺术指导音乐学院宋小璐副教授主持。音乐会上表演了古筝合奏曲《西域随想》《百花引》《梦回临安》、何占豪先生为古筝、钢琴(佘世晨老师担任)、合唱(行知合唱团担任)而作的《东渡》,以及为此次五周年纪念而特别委约的作品《逐梦》(音乐学院学生赵沁暘、陈蓓萱曲)。音乐会特邀了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何占豪先生来担任《东渡》一曲的指挥。音乐会通过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演奏形式的多变性体现了古筝重奏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呈现了古筝艺术的魅力,展示我院当前的古筝教学成果。


5月10日中国原创歌剧选段专场音乐会上,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赵丽丽和特邀嘉宾韩蓬(上海歌剧院男高音独唱演员)献演了选自原创民族歌剧《方志敏》《原野》《兰花花》《伤逝》《檀香刑》中的代表性独唱、二重唱选段,担任钢琴伴奏的青年教师、旅德钢琴家佘世晨。这些歌剧都是赵丽丽老师曾经参演的剧目,所演唱段都已久经打磨。尤其值得提及的是,赵老师曾担任《方志敏》《兰花花》这两部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首演时的女主角,对其唱腔风格和角色性格的把握均值得称道。音乐会当晚,她和韩蓬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为答谢现场观众狂热的鼓掌礼,两位还返场加演了歌剧《党的女儿》和《江姐》中的经典唱段。


511日的上海师范大学管乐团专场音乐会特邀了上海歌剧院一级指挥林友声教授作为嘉宾,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管乐团艺术指导、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孙宇老师共同担任指挥。音乐会呈现八首曲目,上半场曲目包括《哈里特吉》序曲、《彩云追月》、彼得·菲斯特的小号协奏曲《叙事曲》(音乐学院毕业生钱正阳担任小号独奏)、沃恩·威廉斯的《英国民歌组曲》。下半场由美国著名管乐作曲家与教育家詹姆斯·巴恩斯基于美国传统的民歌技巧和旋律所创作《阿帕拉契亚》序曲拉开序幕。其他曲目包括巴恩斯的《号角与哈里路亚》、美国作曲家丹尼尔斯为颤音琴与乐队而作的《魅力颤音琴》,以及拉威尔的名作《波莱罗舞曲》。听完最后一曲,观众意犹未尽,于是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林友声指挥与乐团又加演了两首管乐作品。

512日的上海师范大学行知合唱团专场音乐会由音乐学院王瑾副教授担任艺术指导。整场音乐会演出合唱作品20首,其中4首作品为女声合唱,其他乐曲均为混声合唱。乐曲音乐风格多样,演唱技术精湛。曲目包括《贝加尔湖畔》《菊花台》、音乐剧曲目联唱、《夜来香》等。这些令广大听众耳熟能详的通俗性曲目,更能拉近音乐学院与社会爱乐人士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艺术展示周在积极推广新创作品的同时,也能敞开心胸、广接“地气”,用美妙生动的音乐来抚慰心灵、造福社会。



57日由音乐学院教师教育部主任李嘉栋副教授主讲了题为《理解艺术课程:以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为例》的公益讲座,其中对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的沿革、理念、价值、内容、教法等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并结合教育部对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架构做出了剖析,此外也回应了相关的社会关注热点。

  

58日的公益讲座《民族声乐中的戏曲文化》由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邬眉老师主讲。邬老师从中国戏曲和中国民歌之间的融合、渗透、交织、互补,以及这种关系对民族声乐演唱技术的推动、对风格迥异的民族声乐新作品的促进作用谈起,论及了戏曲修养(尤其是在唱腔、身段、表演方面)对于民族声乐学习的重要参照意义,并分享了借鉴戏曲中的润腔技巧来惟妙惟肖地演绎民歌风韵的经验。  

59日音乐学院公共艺术教研室李伟老师的专题讲座题为《歌声与信仰:几首原创歌曲及音乐电视创作制作体悟》。李老师与观众们分享了她的几首原创歌曲,以及为之创作/制作音乐电视的过程中收获的感悟。这些原创歌曲包括:赞美故乡扬州的《如此美丽》,歌颂中华文明的《礼仪东方》,以及歌颂共产党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永远的信仰》等。通过这些成功案例,李伟老师说明了原创选题切合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性。

  510日音乐学院音乐科科技系徐志博副教授做了一场题为《音乐新媒体创作艺术的观念与创作思维》的公益讲座。讲座内容依托主讲人的2016上海市艺术与科学规划项目“音乐新媒体艺术研究”。徐老师结合了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就音乐新媒体艺术这一新兴艺术形式之定义、概念、美学理念、创作思维、技术手段等内容进行了解析。鉴于“新媒体”如今已然深度介入了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并正在全面渗透于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故而这场讲座也反映出本届艺术展示周对于时代主题的关切。

  

511日的公益讲座《当代新媒体舞蹈之旅:探究舞蹈中多媒体的应用》由音乐学院舞蹈系苗小龙副教授主讲。主讲人认为:科技改变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当舞台技术不断更新,先进的灯光、视频、3D成像技术不断出现在全世界的舞台上时,舞蹈也应该勇于尝试,把更多的科技手段融入舞蹈,并通过更具兼容性和开放性的“新媒体”技术,将高科技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舞蹈创作与表现形式相结合,给予人们以展现人、自然、空间多维浑然一体的美的享受,心灵的震撼。讲座以舞蹈创作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当代不同的“新媒体舞蹈”影像的展示和讲解,以及现场观众参与感受的实时多媒体人像互动技术,让听众领略了当代舞蹈的新可能。

  

  音乐是传播“真善美”的艺术:它既能以自身的数理本质和人文属性揭示存在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真理,又能以道德教化功能导人向善并改良社会风气,更能以自足高妙的形式和丰富深刻的意涵成为带给人愉悦的审美对象,因而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文明成就之一。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的系列活动,也以颂扬“真善美”为终极目标:所谓“真”者,在于它昭示着“异质杂糅能相合”“小异无碍成大同”的和谐道理,故而众多乐手能整齐划一地协同运作,诸多复杂事项能在同一目标的引领下丝丝入扣,演员与观众双方都能在同一种欢乐氛围中融洽适意,音乐会上的表演曲目,无不是中西交融、古今并在、雅俗共赏、悲喜同台。所谓“善”者,在于它见证并颂扬了具有普适性的主流价值观——对祖国、民族、家园、传统的无限热爱,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对集体的荣誉感和归属心,以及在面对挑战时竭力去克服困难的无畏勇气和坚毅信心。所谓“美”者,在于它以丰富的视听盛宴,为观赏者提供了令人身心愉悦的美妙艺术,使人如啜甘露、陶醉其中、忘却功利、流连忘返。本届艺术展示周的系列活动让我们更加坚信——我们的生活会因这些颂扬着“真善美”的盛大音乐节日而变得更加美好。

  


(供稿、摄影:音乐学院)